医改“亮剑”倒逼医院绩效管理“迭代”
医改“亮剑”倒逼医院绩效管理“迭代”
誉方医管创始人兼首席咨询师:秦永方
医改新时代,外部环境巨变,各项医改政策纷纷“亮剑”,政策风险及经济压力“凸显”, 令医院应接不暇,倒逼医院绩效管理转型升级“迭代”。
1、医改 “亮剑”
2020年 1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坚决查处医疗机构内外勾结欺诈骗保行为,建立和强化长效监管机制。
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座谈会。韩正强调,要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坚持“零容忍”,健全法律和制度,完善飞行检查办法,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1月10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长抓不懈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健全相关法律和制度,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被列入2020年医保部门7大任务目标之一。
1月6日-7日,2020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严格规范医疗行为,持续改进人民群众就医体验。严格经济运行管理,加强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
1月14日,2020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开展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2、目前医院绩效模式“弊端”
目前医院绩效模式主要体现的是“以治疗为中心”,主要包括五大类型:
(1)第一类:与收入关联的绩效模式
与收入关联的绩效模式主要包括,单项提成、收支结余(或成本核算)提成,此种模式最大的优点,实刺激增收对医院经济贡献度较高,但也存在弊端,由于收费价格不合理,主要激励的重点是“多收入多得”,不能充分体现医疗技术难度和风险,导致内部分配不公,容易推动看病贵。所以,政策明文规定不允许与收入挂钩,政策风险较高。
(2)第二类:与医疗项目关联的绩效模式
在不允许与收入挂钩政策高压下,采取医疗项目(或RBRVS)替代,此种模式最大的优点,规避了与收入挂钩政策风险,相对体现了医疗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但是也存在不足,依然体现的是“多做项目多得”,由于科室操作项目的多少差异,导致内部分配差异较大,需要经常调整,预期不稳定,与DRG预付费制度冲突,容易导致多做项目成本越大 反而不增效。
(3)第三类:与业务量关联的绩效模式
以业务量作为绩效核算的指标,例如按照门诊业务量、出院服务量、手术业务量等,规避与收入挂钩政策风险,此种模式优点是比较简单,容易理解,但是也容易导致因为科室性质不同,存在科室业务量不均衡导致的内部分配不公。医疗技术难度和风险不能充分体现等。
(4)第四类 :以考核评价为主的绩效模式
使用平衡积分卡(BSC)或关键KPI模式为主,通过得分率评价,用于绩效工
资分配。此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比较均衡,但是过多的考核评价,由于定性指标过多,人为因素差异,导致评价结果公允性差。
(5)第五类:以学科建设为引导的绩效模式
以学科(专科)建设为引导,激励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激发医务人员内在动机,促进医院核心资源的价值转化,以期高效地达成医院组织战略目标的过程。此种模式最大的优点,充分发挥绩效对学科建设的促进的指挥棒作用,但是对医院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3、倒逼医院绩效管理“迭代”
医改新时代,医院经济运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医保从按项目“后付费”, 向DRG “预付费”的支付制度改革,以及药材的“战略性购买”发力,对医院绩效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医院绩效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绩效管理对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日益显得重要。
分析目前的绩效模式优缺点,结合医改新时代外部环境巨变,誉方医管在医院绩效辅导和软件实施中,探索的“KSF效能积分绩效管理模式”,符合医疗行业特征,顺应医改新时代。(咨询电话:400-626-6988).
KSF效能积分绩效管理模式,依照政府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结合医保DRG支付制度改革,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找到医保、医院、患者、员工利益平衡的激励点,选择关键KPI指标包括服务量、服务项目技术难度、病种风险程度、成本控制、病案质量、服务满意度、医德医风等,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和品质提升激励, 对“工作效能”采取积分核算,加大“提质增效”阶梯激励,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