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
这篇文章完成于2011年7月25日,最近学涛在整理卫生志,希望能够收录一些山阳县医疗卫生行业名人,让我想起写过老吴,于是翻出来,看过之后,还是比较感人,于是发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老 吴
作者:徐毓才
老吴是一位普通的医生,他离开我们已近一年了。他在行医看病的岗位上,忙碌了一辈子,本来去年年底就要退休享福了,可谁也没有想到,一天晚上,他突然就得了病,抢救了二十多个小时,无效,他就走了。
老吴突发脑出血,是我离开医院刚好两个月的那天。在网上,原单位一同事告诉我的,我还建议立即请西安大医院专家来会诊手术来着,可是次日就传来了“不治”的噩耗。
听说老吴大名,是在我还没有到医院的时候,只知道他的医术高,是“外科一把刀”,不管是亲戚朋友谁有了外科疾病,在县里,他没有办法,就不会有其他人能够解决得了的了。我们原来卫校的一位职工的“胰头癌”,就是他建议到西京医院手术治疗的。到了医院,才知道,医院骨科、外二科原来都是在他的手上分出去的,他做了很多年的大外科主任,医院里很多医生都是他的学生,所以大家平常基本上都称呼他“吴老师”、“吴主任”。
老吴突发脑出血,直接与他的性格有关。他是一个“倔”人。脾气大,据说年轻时更倔,只要是自己看不惯的事,管他天王老子帝王爷,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噜苏,有时候让领导下不了台。记得那年外科还在病房一楼的时候,一位年轻的阑尾炎病人术后突发心跳呼吸停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在死亡病例讨论时,老吴大发脾气,对医院领导多年来在建立ICU问题上只说不做,行政不作为很有意见。因此,领导们对他大多敬而远之,他的“政治主张”往往得不到领导采纳实施。
老吴倔是倔,可对待同事和病人十分友善,关爱有加。作为医生,他深切关爱着他的每一位病人,查房耐心细致,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那年2·10交通事故,一位重病人收治在他的科里,上级领导口口声声不能再死人,而他的压力很大,嘴上唠叨着,“领导净说废话,谁愿意死人,病情严重,通常是没有办法的事”。唠叨归唠叨,行动上可从来不马虎。夜里23时,他还在查房,当巡查到这位伤员跟前时,他发现伤员面色不对,立即让护士测量血压、心率,并检查腹部,立即判断出伤员“脾破裂”,马上手术,打开腹部,满腹血液,手术中共计输了四千多毫升血,挽救了伤员的生命。
倔人的爱也有倔人的特点,从来不会有柔情蜜意,往往更直接更深邃,一般人看不懂,从外表看,这爱的表达方式就是严厉。老吴对人、对事业、对医院的爱就是这种。对年轻人,他的要求十分苛刻,对递错手术器械、写错别字、病历不认真,老吴绝不会轻易放过。晨会上,他经常批评年轻人,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注重学习,学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出来的学生根本谈不上成品、半成品,多数是次品、废品,社会乱办学,学生基础差,学校只管收钱,不管质量。做其他行业坏的是事,而做医生坏的是人,是命,人命关天呀。
他的一亲戚,知道他在医院是“老革命”,想请他在院长那儿通融通融,说说好话,给自己学医的孩子在医院某个差事,不想直接吃了个闭门羹,他说,“你娃到医院来,能干啥,上了三年学,就想当医生,你以为医生是谁都能当的吗,我看不行,这不是害人命是啥”。在他的心里,医生是与生命打交道的职业,如果只把它看做与普通职业一样,只是“养家糊口”,那实在是小瞧了、低看了这份职业,这是一份比养家糊口要高贵得多、伟大得多的崇高职业,应该当其为“事业”,是需要人孤独一生、奉献一生的事业。现在社会普遍不满意的医疗服务上的问题,恰恰是我们国家、政府和我们自己没有把医疗服务当成事业做。
老吴,急匆匆走了,而他的倔、他的善、他的严,他的医疗服务“事业观”留给我们的思考将永久。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