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杨医生被杀的恶性医患关系事件,躲开“情绪不稳定”的任何人
2019年12月24日,是让广大医务工作者痛心的一天,也是广大网民奋力呐喊的一天,更是众多媒体就医患关系中各个角度发声从而争取流量的一天,杨文医生被患者家属杀了,我妈说,“被抹脖子了”。我爸张着嘴瞪着眼不敢相信。
那一天,更多人等待着事故的细节,也许患者家属悲愤至极痛下杀手?也许是争吵当中愤怒冲昏了头?也许是碰到了无良医生实属无奈?可惜,都不是,患者已经高达95岁,有着复杂的慢性病史,在民航总医院医治不见好转,患者家属坚持自己的意见,只要求输液,拒绝检查(应该是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而杨文医生却也是个温柔认真有耐心的好大夫(媒体文章可见),并且,当时场面并不是争吵到不可开交,而是患者家属趁机偷袭(可能还有很多的细节咱们不知道)。
对咱们正常人来说,能活到95岁已经是长寿了,据网上媒体表述,患者家属多次威胁医院的医生,要“杀人”,最后在抢救室,趁所有人不注意,从背后把杨文医生“抹脖子”了。
医生同行们为杨文医生感到悲痛,他们知道做医生的无奈,同为患者家属,虽然接受不了杀人放火的行为,但也能对凶手怀有一丝丝的“理解”,毕竟母亲只有一个,谁都无法代替。
网上也有医生的自媒体号认为这件事里不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是体制的受害者(关于医保报销等问题),很多文章都详细的描述了患者家属的状况,总之,大概可以总结为文化程度不高,生活较为拮据。
曾经在一篇文章内看到一个观点,大概是说,如果你听到一个新闻,某某飞机失事,100人死亡。和某某飞机失事,某家庭的3岁小女孩等着见妈妈却没见上妈妈最后一面,这两条新闻的感觉带给你的是不一样的。数据的堆积可以让我们暂时“麻木”,而挑出单独一个事件、人物展开描述,却能让你心痛、感同深受。多可怜的孩子啊!跟我的小孩儿一样大,实在太悲剧了!!
杨文医生的遭遇,为今天的医患关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高度活跃的自媒体,不再让这个社会有什么隐瞒,一切,都透明了。在任何一个行业工作,都存在着高低不同程度的“生命危险”,警察、教师、空乘、挖煤工人、危险存在于各种我们预测不到的地方。此时我们深刻缅怀杨文医生,期望着更加和谐的易患关系,医生和患者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双方。
然而这件事发生之后,除了生气,跟我最大的关系就是让我意识到,要远离“情绪不稳定”的任何人,因交通拥挤而破口大骂的司机,随时拍案而起的同事,忽冷忽热,好起来暖死人,凶起来伤死人的男朋友。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受控,不受任何人的控制,更不受自己控制,他们不会向正常人一样,他们有时候讲理,有时候不讲理,很多的动作都被情绪所趋势,很少先判断再行动,或者说不怎么在意结果,不是不好,只是特别“危险”。
“不可控”这三个字儿我听到最多的时候就是在曾经的公司,是一家评测媒体,纯客观公众第三方不和任何厂商有“金钱”方面合作的媒体,跟很多厂商那边的同学聊天,他们经常提到我们“不可控”,很危险,即使平时的阅读量很高,但是我们不守规矩啊,根本没法合作,风险太大。
最近家暴的新闻也频出,好多被家暴的女孩儿在男朋友磕头道歉、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场景下,选择了原谅。她们觉得“承诺”,应该还算数,谁能不犯错啊,至少他态度摆着在,可惜。。。即使那男的自己相信自己不会再家暴,也没用。因为他根本不听自己使唤。哪分什么对错是非啊,情绪一上来,什么杀人偿命,什么赔钱,什么名誉,都是屁,除了“发泄”,没有什么更重要的。
这太危险了,所以当你发现身边人,有情绪不稳定,行为不可控的迹象,一定要保持距离,不要认为你和他熟了,你就能和他讲理,他就会听。不论是同事关系,朋友关系,还是男女朋友关系,情绪稳定,太重要了!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