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多学科协作共同提高患者转运的安全性
(一)规范转运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在医院各部分的大力支持下,全院执行,统一推进、完善我院患者院内分级转运的制度及服务流程,落实转运患者安全措施。制定了《患者分级转运多部门联合制度》、《患者转交接管理制度》、《检查患者转接制度》、《患者转交接记录使用规范和填写说明》、《病房间患者转交接工作流程》、《重症监护室患者转至病房、手术室工作流程》等具体制度规范(见图1)。打破了原有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转交接的模式,形成了我院特色的信息技术支持下多学科协作的分级转运管理模式,及时、准确的使转交接患者的信息传达至相应科室,做到转交接患者医疗服务的无缝衔接。
图1 相关患者转交接管理制度
(二)以“互联网+”为手段,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我院护理部联合信息中心,根据临床护士的需求,结合信息技术优势,依靠“互联网+”的云端平台,设计了我院的智能化转交接记录单(见图2)。
我院通过“互联网+”手段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同时实现了患者转运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有效地避免了因手写文书、数据等记录方式导致的医护人员工作负担加重,工作效率低下等缺点。
图2 智能化转交接记录单
(三)改善患者转运模式,实现转运的全程安全服务。
我院以信息技术支持下多学科协作患者分级转运管理模式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连续的全程医疗服务,完整记录患者转运相关信息。具体内容如下:①病情评估:主班护士接到转科通知后,通知患者的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妥善安排患者的转出工作,确保转运的安全。②按照病情分级,配置转运人员:根据分级转运配备要求(见表1),经评估,若患者的病情相对平稳,则只需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转运;若患者的病情经评估相对危重,则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一起负责患者的转运。③实施转运工作:主班护士与接收科室电话联系,向转入科室说明患者的情况;同时转运前由责任护士逐项填写、确认信息化转科交接记录,包括:转运情况、患者资料、转运方式、静脉输液、护士长备注等内容。接收科室在接到转入患者的信息后,主班护士通知责任护士,提前做好准备;转运途中转运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等。④信息交接:患者到达接收科室后,双方医护人员共同确认、安置患者,进行相关内容的认真交接、核实,双方确认无误后,由转入科室责任护士确认信息化转科交接记录,确保患者转运的安全性和治疗的连续性。
表1 分级转运配备要求
我院实施的信息技术支持下多学科协作的分级转运管理模式,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了患者有序转运、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转运格局。该模式不仅有效降低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同时还减少了患者的转运时间,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