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医院基于数据中心的远程医疗协同平台实践

2019
12/18

+
分享
评论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
A-
A+
刘炜 武汉协和医院工程师

一、当前工作进展

(一)基于临床数据中心,实现院内外信息共享。

加强我院临床数据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数据标准化水平。实现与医联体内秭归县中医院电子病历数据的调阅检索,我院医生在患者授权许可下查看患者在医联体内下级医院就诊的病历记录,为科学诊疗、合理用药提供了详实的依据。通过掌上协和移动APP,为患者提供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就诊过程中所产生的完整、客观、连续的个人病历。

(二)开展综合远程服务,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应用多功能一体化远程协同医疗服务平台。以互联网为媒体,在医联体内我院和下级医院间开展多学科远程会诊、同步病历讨论、远程管床、移动查房、车载救护、多院区晨会与会诊、远程影像、远程教学、科普宣教等功能,与省内外33家医院深入开展技术协作,挂牌“湖北省远程医学中心”。依托双向转诊功能模块支持区域医联体,为已接入的34家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预约诊疗、双向转诊、病历查询、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服务,有效推动了分级诊疗模式。

(三)  探索区块链应用,建立数据共享的信用体系。

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协同服务,参与主体多、涉及业务广、安全风险高,各医疗机构间无法跨平台安全共享数据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以我院临床中心做为数据汇聚的平台,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底层网络技术架构体系中,“数据不上链,数据目录上链”。用低成本、高安全的方式,建立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数据安全共享的信任体系,对医疗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进行有效管理,解决信息孤岛和数据安全的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

(一)建立长效运营机制,保障业务可持续发展

响应国家政策,建立起长效运营机制。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要求,充分考虑业务开展的投入和产出,填平补齐,支持必要的建设,避免重复建设,严控超常建设和盲目配置。同时,深入研究医联体运行机制、绩效分配机制、价格、医保支付、设备采购等内容,切实加强运营能力,保障业务可持续发展。

(二)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打造医联体医疗云模式

基于远程协同医疗服务平台,建立互联网云医院。以我院为中心向医联体内托管医院、直属分院、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服务体系、监管体系的辐射,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达到分级诊疗和急慢分治的效果。

(三)探索新技术新应用,促进远程医疗的融合发展

一是积极开展基于5G网络的移动急救、远程会诊、机器人超声、机器人查房、远程手术等应用研究;二是融合区块链、边缘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数据不出医院,实现医联体内用于科研合作的数据安全共享;三是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临床使用,保障数据安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联体,医疗,数据,医院,病历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