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害了很多孩子

2019
12/14

+
分享
评论
北京儿科主任王玲
A-
A+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过度追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在大家都比较提倡教育孩子,要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家认为这样教育能够锻炼孩子的能力,形成坚韧的性格。这一说法也得到许多家长的认可,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很好地掌握这一标准。殊不知这样的教育的方法,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让他们特立独行,拒绝他人的帮助,让自己与团队格格不入。

过度独立是一种残缺

在大学里,我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室友,他性格很好,但他就是有点不合群,跟大家都相处的不太好。因为有时候大家都住一起,或多或少都会有麻烦到对方的时候。当有人请她帮忙的时候,她就会说,“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呀,为什么要别人帮忙呢?我相信你能自己完成的。”话虽如此,但仍然让人感到心里怪怪的。

当她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她的室友会热情地表示帮助,但是她通常都会拒绝,这也弄得想要帮助她的人感到尴尬。别人搭把手两分钟都可以完成的事情,她自己非要一个人弄个半小时。恋爱没谈几天,就与男朋友分手了。其理由是,男孩子认为:自己在她这里,感受不到被需要,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后来和她聊完天之后,我们才明白,从小时候开始,父母就要求她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即使她哭着需要他们的帮助,他们仍然会选择拒绝。从小到大,当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她的父母只会对她说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所以,就让她养成了特别独立的性格,从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也觉得别人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麻烦

独立是好事。独立的性格可以使孩子长大后不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坚持做自己,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样。但我们要注意这个“度”就好,就像室友一样。过度独立不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其实,人与人之间,总是会互相麻烦的,都需要帮助的时候,团队协作精神很重要的,就像是两股力量,互相牵引。

心理学家路易斯曾经说过:个体竞争力的强弱并不取决于他做了多少事情。而是在他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可以得到多少人的帮助。我们中国有句诗词: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两个意思是相同的。孩子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当我们教他独立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教会他坦然地接受别人的帮助,不要逞强,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要帮忙。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安全感。著名心理学家伊莎贝拉曾经说过:只有当你有足够的安全感时,你的孩子才能真正走向独立。这种安全感,是让孩子知道他可以大胆前进,父母会在背后支持他,为他托底。而不是让孩子感到身后空荡荡的,颤抖着向前走。

一步一步,从小事到大事。从上文中的室友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室友的父母过分追求孩子的独立,凡事都让她自己做,从来不去考虑她是否能自己做到。

因此,在孩子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们要问清楚原因,如果只是单纯的不想做,就给她讲讲道理。若是不知道怎么做,父母就引导这孩子。视情况而定,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过度追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是在给予孩子安全感的同时,让他一步一步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方式,教育,孩子,父母,室友,帮助,安全感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