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手术难度大不大?
专家简介:苗成利,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专攻腹膜后肿瘤,对腹膜后肿瘤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
腹膜后肿瘤主要包括原发于腹膜后潜在腔隙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以及由其他部位转移来的继发性腹膜后肿瘤。腹膜后间隙指腹后壁腹膜外与腹后筋膜之间的区域,从膈肌直达盆腔,向两侧移行于腹前外侧壁。临床上的腹膜后肿瘤指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组织来源包括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组织、神经、淋巴组织和胚胎残留组织等,传统上不包括胰腺、肾、肾上腺等腹膜后实质性脏器和腹膜后的大血管。
腹膜后肿瘤发病率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50-60岁。临床上常说的腹膜后肿瘤通常情况下仅指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其多数属于软组织肿瘤,占后者的15%。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上较为少见,占恶性肿瘤不及1%。腹膜后肿瘤中恶性肿瘤占80%,最常见为间叶组织来源的肉瘤,占42%。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SEER数据库的统计资料计算,我国每年腹膜后肉瘤新发病例应在10000人左右。
腹膜后肿瘤由于位置深在,通常情况下早期并无明显的症状体征。而当患者感觉腹部胀满或者摸到腹部包块时,肿物往往已经巨大。由于腹膜后肿瘤本身也缺少特异的临床表现,因此很少能够早期发现。而到了后期,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不典型。例如压迫肠管导致的消化道梗阻,引起患者的腹胀及恶心、呕吐,亦或肿瘤坏死、出血导致患者的发热,患者无法进食导致的消瘦或恶液质等情况,与其他恶性肿瘤的晚期表现并无本质区别。仅少数有功能的肿瘤由于分泌一些激素,可以影响血压或者血糖等。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切除,它是患者获得潜在治愈机会的最佳手段。在手术前,医生会使用增强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详细了解肿瘤的生长状况、周围器官、血管的累及状况。比如检查肿瘤是否推移、压迫、包绕或者侵入大血管管内。重点关注的血管包括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动静脉、髂总动静脉、肠系膜动静脉和门静脉。如果患者腹膜后肿瘤没有发生转移到远处且没有累及腹膜,就可以考虑手术切除肿瘤并进行大血管重建。
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难度很大。由于腹膜后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等到出现症状体征时往往已经是晚期,增加手术切除难度。腹膜后涉及的器官众多,结构复杂,一般外科医生对这块区域相对不熟悉,腹膜后肿瘤切除也没有标准的术式,进一步增加了手术难度。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能否完整的切除与术后复发及生活质量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肿瘤的边界外科手术切除不完全,导致术后复发的患者较为常见,而临床上由于以下几种原因,腹膜后肿瘤常常难以切除干净:
①腹膜后肿瘤虽然有完整的包膜,但是腹膜后间隙部位特殊、解剖结构复杂,为保全临近脏器结构,术中常常无法切除足够的安全边界,甚至只能做到姑息性切除;
②术中操作如挤压、穿刺活检、止血、分割切除等导致肿瘤破溃种植或播散;
③分叶状肿瘤部分遗漏残留,或手术时已有脱离肿瘤主体的腹部种植灶;
④肿瘤沿其周围间隙、淋巴管、血管向临近组织浸润,即使肉眼上完全切除也可能有肿瘤细胞的残留。特别是血管侵犯,腹膜后肿瘤影响到大血管是妨碍肿瘤完全切除的最重要原因。腹膜后肿瘤常常侵犯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等重要的大血管。这些腹部大血管维持着人体众多器官的血液循环,且分支众多,交通复杂。若强行剥离肿瘤,易损伤血管而发生大出血;若不剥离血管表面,残留的肿瘤细胞可致复发,进一步增加了手术难度。
另外,腹膜后肿瘤容易反复局部复发,患者往往经历过多次手术,并且复发间期逐渐缩短,直至最终无法再进行手术,每次复发也给手术增加难度,因此,需要重视第一次手术的根治性,也需要在复发出现时找寻合适的手术时机。
微创的腹腔镜手术是现在手术的发展趋势,但是在累及大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切除手术中仍要谨慎使用。因为当腹腔镜手术下发生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时,会极大地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最后不得不再次转成开放手术。除了手术外,放化疗都在腹膜后肿瘤的治疗中有探索,但疗效远未达到手术治疗的效果。
总之,腹膜后肿瘤发病少、病理类型复杂、手术治疗难度高,因此推荐患者至到有经验的大型诊疗中心就诊,进行规范化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