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白兔…回…回…到家…家里……”
课堂上康康正在很努力地朗读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
但一句话都还没读完
就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嘲笑
康康这三个月以来经常清嗓子、说话的时候还伴有口吃停顿,也被诊断为咽喉炎治疗过,效果不明显,反而越发严重,连周围同学都受他的影响也开始结巴了。
今年6月份,家长带孩子到儿童发育行为疾病门诊治疗,令家长惊讶的是,康康被诊断为发声性抽动症。
不只是康康家长惊讶,可能很多家长都比较惊讶,孩子就是清个嗓子有点结巴,怎么就是抽动症了?
发声性抽动主要是由于人体构音肌、胸扩肌、腹肌及口咽部肌肉发生抽动时,造成一组肌肉或一个肌群突然发生收缩,进而导致的发音异常。此类患儿多表现为清嗓子、说话停顿、结巴、干咳、嗓中发现咕噜等鸟鸣音等。由于发声性抽动多表现为喉部症状,因此在门诊上常常被误诊为咽喉炎等症状而久治不愈。
抽动症与咽喉炎临床表现Difference
抽动症:干咳,无痰,控制不住的发出声音,紧张焦虑时候加重,咽喉部没有充血。
咽喉炎:咽喉部异物感,干燥,灼热,微痛,咽分泌物增多,粘稠,常有清嗓动作,咽部粘膜弥漫充血,色暗红。
发声性抽动症与单纯的结巴比较容易区分。一般来讲,单纯的结巴情况相对稳定,而发声性抽动症则表现为时轻时重,有的还伴有眨眼、撅嘴等肢体症状。
除了结巴,孩子有这些情况,家长也需要注意:
面部肌肉抽动
表现为扬眉、皱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视、咧嘴、撅嘴、咧嘴、张嘴、缩鼻、扮怪相等。
颈部肌肉抽动
表现为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等。
身体四肢抽动
表现为挺胸、扭腰、身体扭转、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抖腿、踢腿、踢脚、走路中下蹲或转圈旋转,甚至步态异常等。
家长可以关注一下孩子症状的“频率”,而且,在某个时候(比如情绪紧张、多度兴奋、疲劳),会特别频繁,并不能自控。可注意孩子的症状是否反反复复,拿康康这个例子来说,如果孩子情况反复出现,当其他疾病治疗又没有效果,那就可能需要做一些抽动症方面的检查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