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米脂申家沟村的嬗变之路

2019
12/02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旧貌换新颜。

通讯员:霍跃军

记者:孙凡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通过了!咱们村通过了!咱们村终于有了国字号招牌,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了!”当这个消息传来,村子里一下子就沸腾了,大家拍手叫好。

2019年9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中,陕西省米脂县桃镇申家沟村小米已然在列。

时光飞逝,2018年12月28日,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榆林市卫健委收到了一份暖心的新年“大礼”,陕西省米脂县桃镇申家沟村委一班人专程将两面“卫健委倾情真扶贫申家沟人民记恩情”,“情系村民干部楷模”的红底金字锦旗,和一封手书感谢信分别送给榆林市卫健委和市卫健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如果没有卫健委的倾情帮扶,没有卫健委为我们派驻来这么好的驻村工作队,申家沟就不会退出贫困村,申家沟就不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不会有申家沟村欣欣向荣的今天!”申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申善武说。

申家沟村这个去年才脱贫的贫困村,怎么就能拿到这块国字号招牌?榆林市卫健委又是怎么帮扶的?带着疑问,记者走进申家沟村,看到村子里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而答案就藏在这忙碌之中。

据介绍,申家沟村在谷子种植、加工、销售方面,不断打破固有观念,不断延长产业链,把全体村民纳入进来,向地域要特色、要产业,向科技要品质、要产量,用传统石碾结合现代化设备加工,打响“绿色、环保、高品质”的“申家沟勤农丰”牌小米。当年,通过市卫健委协调各级医院销售、电商销售等方式,合作社共实现利润2.4万元,其中1.7万元作为长期居住的村民分红,0.61万元作为贫困户分红。贫困户申杜军信心满怀地说:“这光景越来越好了,今年我又多收了1500斤小米,比去年多卖了1.8万元,我有信心早日脱贫。”

完善基础设施倾心健康扶贫

按照榆林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和安排部署,榆林市卫健委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入驻后,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同村两委班子、镇驻村干部了解基本情况,迅速开展调研,走家串户,了解村情民意,找准贫困症结。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工作思路,从解决村民吃水用电出行基本生活条件做起,协调各级部门,新建生产桥2座,砖插生活路4条,新打饮水井6口,更换了2台变压器,新建了2处文化广场,安装了65盏路灯亮化全村,绿化500亩荒山,新建光伏发电站,进行了卫生厕所改造试点,投放了114个垃圾桶,选择10户村民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这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

申家沟是榆林市卫健委定点帮扶村,2017年以来,榆林市卫健委驻村扶贫工作队挨家挨户多次走访,摸清村子“穷根”,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紧紧扭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因村施策,开出了“健康扶贫”良方。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买药难的问题,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联系市县卫健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建好了四室分离标准化村卫生室,并配备了乡村医生一名,开放了合疗报付系统,配足了各种常用药品。村卫生室的建成使用不仅方便了村民买药而且可以直接报销,真正让村民医疗有保障,达到了小病不出村的效果。工作队抓住关键,改善村民医疗、健康条件。

两年多来,榆林市卫健委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协调相关医疗专家团队,先后在村中开展了15次免费义诊活动,6次疾病预防知识讲座,发放了3万多元的免费药品,通过义诊查出1例宫颈癌早期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将两名患重度精神病的村民送到市精神病院接受免费治疗,形成“小病不出村、大病早防治”的就医格局,市卫健委也成为群众心中的暖心单位。

村民申良裕的妻子一天早上不小心掉到沟里摔骨折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开车将病人送往100多公里外的榆林北方医院,由于治疗及时,病人康复良好,申良裕非常感动,说:“卫健委的扶贫干部就是好,是群众的贴心人”。

陕西因病致贫户三年减少13.83万户

其实,申家沟的嬗变也是陕西省健康扶贫的缩影。在健康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陕西省采取许多重要措施。前不久,在陕西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蔺全锁,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徐胜利介绍了陕西省健康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

蔺全锁介绍,到2018年底,陕西省精准识别因病致贫户6.37万户、15.9万人。对罹患胃癌、儿童先心病等25种大病的贫困患者,陕西省确定定点医院,以县医院救治为主,对口帮扶医院和医联体派驻专家指导救治,已规范救治6.04万人,救治率99.16%;实施“光明扶贫工程”,免费救治贫困白内障患者9355人;组建医师团队9927个,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种慢病患者进行重点管理,对脑血管病、冠心病、慢阻肺、重型老慢支、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6种慢病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已签约服务慢病贫困人口63.3万人,48.53万户。

三年来,陕西省财政共拨付2.98亿元,补贴308.24万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建立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倾斜政策,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全覆盖,实行贫困人口县域内定点医院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三年来,陕西共救治贫困患者59.47万人,贫困人口住院医疗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了80%以上。

据介绍,到2020年,陕西省健康扶贫要实现因病致贫人群全部如期脱贫,县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实现小病在村镇,大病不出县,90%的病人在县域内就诊,贫困地区广大群众健康水平整体提高。

徐胜利介绍,今年8月,陕西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医保局和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下发了《陕西省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实施方案》,明确了陕西省的工作标准,就是“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获得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

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有”,即让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有地方看病,就是指医疗机构“三个一”,即每个贫困县建好至少1所县级公立医院,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每个乡镇建成1所政府办卫生院,具备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每个行政村建成1个村卫生室,具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医生看病,就是指医务人员“三合格”,即贫困县县医院的每个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合格的执业医师;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合格的执业(助理)医师或全科医师;每个村卫生室有1名合格的乡村医生。有制度保障看病,就是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范围。

据了解,下一步,陕西省卫健委将围绕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标准,聚焦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实施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大主攻方向,尽锐出战,补短板,强弱项,真正实现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米脂申家沟村,贫困村,嬗变,工作队,申家沟,医疗,扶贫,村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