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营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11月28日,备受业界关注的2019年国家医保谈判准入药品名单公布。《健康县域传媒》记者获悉,从公布的最新谈判药品结果来看,药品谈判成功率为64.7%。其中新增谈判药品谈成70个,续约药品谈成27个,价格分别平均下降60.7%和26.4%。
新增谈判药品数量和谈判药品总量均创历史新高
11月2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完整版的2019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目录共收录药品2709个。与2017年版相比,调入药品218个,调出药品154个,净增64个。新版目录将于1月1日正式实施。
本次谈判是我国建立医保制度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曾在接受《健康县域传媒》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之前公布的谈判由专家评审、投票遴选提出128个谈判药品备选名单,这种公示一方面反映了国家层面对于需要社保支持的医药民生方面优先问题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社会动员,让所涉及的厂商准备好有竞争力的谈判条件,以促使医保经办部门能够为投保者/患者采购到质量确实好、价格可负担的抗肿瘤等高值药品。
本次共计谈判药品150个。从公布的《目录》来看,最终确定的119个新增谈判药品谈成70个,在2017年谈判准入的31个续约药品谈成27个,新增谈判药品数量和谈判药品总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些药品都已纳入2019版医保目录乙类报销范围,有效期2年。
根据之前预估的谈判结果,业内不少人士猜测,本次谈判成功率不会太高。根据目前发布的结果看,药品谈判成功率为64.7%。
五类药品成为医保谈判重点,“贵族药”开出“平民价”
“医保药品目录中常调整前后数量变化不大,但药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将一批认可度高、新上市且临床价值高的药品调入目录,有更好替代的药品被替代出来。”一位县域医院院长如是说。
《健康县域传媒》记者梳理发现,癌症、罕见病、慢性疾病用药以及儿童用药成为重点谈判领域。从重点领域看,5个基本药物全部谈判成功,22个抗癌药、7个罕见病用药、14个慢性病(含糖尿病、乙肝、风湿性关节炎等)用药、4个儿童用药谈判成功,目录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药品集采和谈判,第一个效果就是体现在降价上。通过此次谈判药品费用显著降低,通过发挥医保部门“战略购买者”作用,以量换价推动药费大幅下降。其中,三种丙肝治疗用药降幅平均在85%以上,肿瘤、糖尿病等治疗用药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
同时,多个全球知名的“贵族药”开出了“平民价”,进口药品基本都给出了全球最低价。保守估计,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总体上患者个人负担将降至原来的20%以下,个别药品降至5%以下。
目录释放出支持创新的明确信号
按照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消息,这次谈判成功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是近年来上市的新药,其中很多是2018年新上市的。这些新上市的药品被迅速纳入目录,释放出支持创新的明确信号。12个国产重大创新药品中,8个谈判成功。
为有利于引导企业大幅降价,国家医保局积极探索通过引入竞争性谈判、发挥药物经济学评价作用等方式,大幅提升了谈判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甚至为了引导降价尝试引入了价格保密的做法,即对于药品的成交价格,官方承诺不对社会公开。
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通过10余年的实施打造我国医药创新的全链条,加快了我国医药创新的产出进程,打通了新药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的通道;另一方面,新药创制专项的实施营造了医药创新良好的生态环境,极大地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出创新创业热情。
“医药是特殊的商品。一个新药的产出有自身的规律一个新药的产出,看似一个药片,但是它背后包含的科技含量和整体投入非常巨大。”业内人士分析,国际上有的说法是一个医药公司产出一个新药,要投入10亿美元耗时十年,无形中还有广大科研人员的投入。因此,药价要合理。国家组织实施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地提高老百姓的用药可及性,同时也通过科技创新降低相关的成本,通过鼓励竞争打破市场垄断降低价格。业内人士强调:“药价绝不是越低越好。应该保持合理的价格,必须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价值,让创新得到应有的回报。”
经过本轮调整,2019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共收录药品2709个,与2017年版相比,调入药品218个,调出药品154个,净增64个。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抓好谈判药品目录的贯彻落实工作,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做好用药衔接和保障,确保各地2020年1月1日启用新版目录,尽早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附97种谈判成功药品名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