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如何有效降低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风险?

2019-11-29   杏林帮官媒

一文了解如何有效降低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风险。

专家简介:苗成利,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

一、腹膜后脂肪肉瘤具有什么样的疾病特点?

腹膜后脂肪肉瘤是一种并不多见的恶性肿瘤,却是腹膜后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占所有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 45% 左右,发病年龄多在 40-60 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其发病无种族差异。

腹膜后肉瘤的临床特点是:

① 发病率低,因此很多的患者无法得到经验丰富的医生的治疗,很多医生对于这类疾病了解很少,患者应找到专门治疗这类疾病的医生治疗;

② 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即使是丰富经验的医生,手术和相关治疗手段成熟的情况下,大多数患者的预后都不好,很高比例的患者在治疗几年后复发甚至因此死亡。

二、腹膜后脂肪肉瘤有什么临床表现?需要做哪些检查?

腹膜后脂肪肉瘤症状出现较晚,在被发现时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这类肿瘤临床特点主要为腹部肿块及其压迫症状,病人通常在腹部进行性肿大、扪到腹部肿块或出现邻近脏器压迫症状时就诊,初诊时腹块巨大而症状轻微是本病一个突出的临床特点。

有的病人尚因贫血、持续发热而被发现,发热原因几乎均由于泌尿系感染或肿瘤坏死所致。压迫胃肠道者可出现进食饱胀感、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便秘、腹泻或排便疼痛。 肾或输尿管移位及受压很常见,可引起肾积水、肾盂肾炎、尿毒症。压迫膀胱直肠可产生尿频、尿急和/或便秘、排便疼痛症状。

当怀疑是腹膜后脂肪肉瘤时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腹膜后脂肪肉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是X线影像检查和CT检查。超声、CT、肾盂造影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是腹膜后脂肪肉瘤常用的诊断方式。

B超检查可发现从腹膜后突入腹腔的实质性肿块及其大致范围内与诸脏器的关系。腹膜后脂肪瘤腹部平片可观察到有透光度增加的肿块阴影。

CT被认为是腹膜后脂肪肉瘤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密度较低,有类似脂肪样组织密度(CT值通常在80Hu到110Hu之间)为其基本特征。CT还能清楚地显示肿瘤部位、范围、边界,有些可见有液化、坏死、囊性变及钙化等改变,并能发现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显示肿瘤致周围脏器和大血管受压与移位情况。

胃肠造影可观察到消化道外压的切迹或移位,提示消化道以外的肿块及其位置和范围。

三、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预后怎么样?

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病理类型:高分化脂肪肉瘤、单纯粘液样脂肪肉瘤相对比较好,发生远处转移的可能性比较低,预后相对较好;而圆形细胞、去分化和多形性的脂肪肉瘤,转移潜能较高,术后复发风险明显更高,预后明显更差,生存期也明显较短。

在手术切除后,复发亦可到 5-10 年出现,即使术后5年以上未见复发亦不能确保已治愈。巨大复发腹膜后脂肪肉瘤可因对肠道及泌尿系的压迫而出现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四、腹膜后脂肪肉瘤治疗方法有哪些?目前治疗策略是否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

对于能够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来说,手术切除毫无疑问是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最佳治疗手段。

对于手术无法切除的患者,长期以来缺乏良好效果的治疗手段,化疗、靶向治疗,以及一些物理治疗方式,如射频消融、微波治疗、氩氦刀、同位素放射粒子植入等可以用于辅助性的治疗。

此外,由于近年来的高通量测序技术联合靶向药物筛选的“精准医学”技术的发展,有些肉瘤患者可能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一些敏感的化疗及靶向药物,可能是未来这些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

五、此项研究成功入选2019年CTOS年会壁报展示环节,请您为我们介绍下其主要研究结果?

由于单纯手术治疗后,腹膜后脂肪肉瘤仍有复发风险。因此提倡脂肪全切除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

由于存在“腹膜—血浆屏障,限制了腹膜对大分子药物的吸收,使腹腔内能维持高药物浓度,而外周血药浓度较低。因此,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既增加了药物对腹膜癌的直接细胞毒作用,又减轻了全身毒副作用。而且,正常组织与癌组织对热疗耐受性有差异,热效应对癌细胞有多重作用,可以使癌组织内微血管栓塞,引起肿瘤组织缺血性坏死。热效应与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能够提高化疗药的细胞毒性。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治疗时机很关键,由于术后腹腔内粘连以及腹腔内导管并发症,术后灌注疗法的疗效不及术中灌注。肿瘤切除术后立即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不仅是在无腹腔粘连的环境下进行,能够使药液在腹腔内均匀分布,而且也最大程度减少了切除后的残余肿瘤负荷。我们的研究表明,对腹膜后脂肪肉瘤行全脂肪切除后再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能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降低复发率。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在临床上的推广,必将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肉瘤,腹膜,脂肪,肿瘤,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