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演讲 | 林丽珠:肺癌靶向药物发生毒副反应怎么办?中医药来支招

2019-11-27   MED24

辨证施治、整体观念、加减化裁、药食同源。

肺癌靶向药物的精准治疗时代,EGFR-TKI药物的出现无疑给患者生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在带来更长生存的同时,患者活得好不好成为了又一个问题。EGFR-TKI药物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主要有两个,一是皮疹,二是腹泻;以皮疹为例,西医缺乏统一诊治策略和防治措施。

为此本期的MEDstar特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十九大党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林丽珠教授,分享《中医药在EGFR-TKIs相关性皮疹的管理应用》。

中医认为EGFI-TKI相关性皮疹的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耐、邪毒侵犯。需采用辨证施治,整体观念,并在根据个体差异在治疗中加减化裁的同时,注重药食同源。

林丽珠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肿瘤临床研究 30余载。 对 EGFR-TKIs相关性皮疹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有其独特体会。对于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出现药疹的肺癌患者 , 林丽珠教授以肺肾阴虚论其体质, 以内外合邪论其病因, 结合卫气营血理论分析其发展变化, 认为药疹的根本病机乃阴虚血燥在内而毒邪结聚在外, 治疗上宜养阴润燥以扶其本虚, 再根据病邪的不同阶段以宣肺、清热 、凉血以解其标实 , 常以荆防四物汤加减, 配合皮肤外洗治疗, 疗效显著。

/辩证施治/如何辨证,中医分为辨皮损、辨虚实、辨症状。辨皮损1. 形态? 丘疹:高出皮面,可伴毛囊角化。伴渗液——湿热,伴瘙痒——风热。?红斑:不隆起、不凹陷。水疱:多为湿热、热毒。?脓疱:多为痰湿、热毒炽盛。 结节:多为气血凝滞。2. 颜色? 色红:压之褪色——血热、风热            压之不褪色——兼血瘀? 色淡白:气血凝滞,或血虚风燥3. 光泽? 色红鲜润——阳证? 色泽晦暗——阴证 4. 渗液? 干型皮损:脱屑、瘙痒——夹风? 湿型皮损:水疱、渗液——夹湿

辨虚实? 实证湿:水疱、渗液   湿热————利湿热:红肿、灼热、疼痛————清热瘀毒:瘀血————祛瘀解毒? 虚证血虚:干燥、淡白————养血补血夹风:皮屑,瘙痒————祛风夹痰:脓疱————化痰解毒辨症状瘙痒:风湿热等邪气客于皮肤,致气血不和。风痒:瘙痒游走不定,时作时休,泛发、起病迅速。湿痒:皮疹伴水疱糜烂、渗液。热痒:皮疹色红,瘙痒伴有疼痛。血虚风燥,皮肤失于濡养:瘙痒伴皮肤干燥、脱屑,日久皮肤肥厚

疼痛:寒邪、热邪、气滞、痰凝、血瘀阻滞,“不通则痛”。 寒邪:皮肤苍白或青紫,遇寒加重,得温缓解。热邪:皮肤发红、灼热,疼痛。气滞:胀痛,疼痛程度常随情志变化。? 痰凝:可伴有结节、脓液。血瘀:疼痛固定不移,皮损呈结节或肿块,初起隐痛、色红,后可转为青紫肿胀。? 灼热感——热邪蕴结、炙灼皮肤? 蚁行感——气血失和麻木感——气血凝滞不通、痰湿瘀血阻滞经络,皮肤失于濡养

辨证论治1.肺经风热证证候:面部丘疹色红,或有脓疱,或有痒痛,伴口渴喜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薄黄,脉弦滑。2.肠胃湿热证证候:颜面、胸背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有口臭,便秘,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滑数。3.阴虚内热证候:面部皮疹以红色或皮色粉刺丘疹为主,或伴有小脓疱、小结节。口干、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数或细数。4.瘀热痰结 证候:颜色暗红,皮损以结节、脓疱、囊肿和凹凸不平的瘢痕为主,经久难愈,或伴有纳呆腹胀。舌红或暗红有瘀点,苔黄,脉弦滑或弦细。

/治则治法/EGFR TKIs相关皮疹根本病机:阴虚血燥在内,毒邪结聚在外。治法:疏风清热,凉血祛湿? 内治——加味荆防四物汤?  外治——皮肤外洗方主方:加味荆防四物汤——内服

【组成】荆芥10g、防风10g、生地黄20g、赤芍10g、

当归10g、川芎10g、白鲜皮15g、紫草10g、

蝉蜕10g、甘草6g。

【用法】水煎至250ml,分温内服。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祛湿

【主治】风热阴虚血燥之皮疹。症见丘疹色红,或有脓疱,或有小结节,或有痒痛,伴口渴喜饮,或见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加减化裁】

血虚者:加鸡血藤30g、生地黄30g、熟地黄30g

风盛者:加薄荷10g(后下)、白蒺藜30g、飞扬草30g、地肤子30g、白鲜皮30g

痰盛者:加桑叶15g、连翘10g、猫爪草15g、浙贝母15g

血瘀者:加莪术10g、红花10g、牡丹皮30g、川芎10g、紫草30g

热盛者:加金银花30g、蒲公英30g、黄芩10g、黄连10g

?湿重者:加绵茵陈15g、薏苡仁30g、白术15g、法半夏15g

【外洗方】

【组成】黄柏30g、苦参30g、徐长卿30g、地肤子30g、白鲜皮30g、百部30g、山楂30g、乌梅30g、当归30g

【用法】水煎至500ml~1000ml,外洗患处

【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痒

【主治】各种瘙痒性皮疹

【加减化裁】瘙痒严重者,可加蝉衣30g、薄荷30g(后下);热毒较甚者,可加连翘30g、蒲公英30g、金银花30g等;皮疹色暗,皮损经久难愈者,可加乳香30g、没药30g、五倍子30g等。

/食疗——-“药食同源”/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中医药,肺癌,靶向,皮疹,脓疱,渗液,丘疹,结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