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基本功”系列:二维超声图像的优化下
本期继续分享“十大基本功”系列课程第一讲《初学者应如何优化超声心动图的图像质量》的第三节《二维超声图像的优化(下)》。
华医心诚医生集团孔令秋:二维超声图像的优化(下)
本节课同步字幕:
右侧屏幕上关于二维超声图像优化的其他参数,包括自动调节和图像选择等。
01Frequency Icons
P(Penetration):穿透力
R(Resolution):分辨率
G(General):兼顾二者平衡
如果中间的线条更靠近R,即以分辨率为第一标志。
在儿童、瘦的患者中重要。因为比较浅,不需要很大的穿透力,所以分辨率会很高。
对于比较胖的患者,如果穿透力不行,则达不到图像成像的标准,因此只能靠牺牲分辨率来换取穿透力,中间的线条更靠近P。
02iFOCUS
iFOCUS指焦点,焦点有宽度和位置。
位置:观察图像时,最好把焦点放在图像的中间。如果看心尖,可以把焦点挪到心尖处。如果看心底、肺静脉等,把焦点挪到该处即可。
宽度:越宽,局部的焦点分散的越大,图像质量也随之下降。如果看局部,宽度越小越好。
Focus Range指焦点的范围。在最小的范围内进行观察更佳。
除了焦点的宽度,还有扇角本身的宽度(Sector Width)。很多医生在检查过程中会把扇角放得非常大,把整个心脏都包进,这是没有必要的。对于比较胖的患者,或者需要观察细节时,可以把Sector Width调小些,这样增益会变大,帧频会变高,有助于观察局部细节。
03Magnify
指放大功能,对局部进行放大,与调节深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04Zoom
指局部放大,类似于放大镜的模式。
先把需要观察的组织圈起来,再按“Zoom”按钮,进行局部放大,这样其他的组织会被去掉,只显示Zoom范围中的组织。
具体操作:点击“Zoom”,出现金字塔形的容积图 ? 圈住需要局部放大的部分 ? 再次按下“Zoom” ? 就会显示截取的局部图像。这在观察瓣膜等局部形态时非常重要。
比如患者的二尖瓣瓣上隔膜,进行Zoom操作后,观察的会更加清楚。
05Gray Map
二维灰阶图的选择,可把图像变成不同的颜色。
06Speed Control
有五个不同的速度设置,图像在屏幕中的移动速度。
最小的(Min)是25mm/s,与心电图机的走纸速度一致,这和心脏本身的运动幅度较接近。
Slow是50mm/s,此时观察到的图像会变长。
更快的速度还有75mm/s、100mm/s、150mm/s。
在做心脏电生理检查时,走纸速度比较快,一般是100mm/s,图像拉的非常宽,有助于观察局部的电位变化。但超声检查的速度没必要调的这么快。
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
审校:张晓冬┆编辑:徐凌一┆来源:心诚学院
原标题:“十大基本功”系列课程:二维超声图像的优化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