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政府:接力强基层,医改十年的“山西处方”
记者:王营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山西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改的重大决策部署,立足山西实际,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用“山西处方”“山西办法”解决山西老百姓的看病就医难题。近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举行新闻发布会。
接力基层,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作为先行者,山西省全省119个县已全部推行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被评为2017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之一,创造了县域综合医改的“山西模式”。 今年8月,千呼万唤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名单新鲜出炉,仅有的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山西榜上有名。
“接力强基层,先后出台两个‘30条’指导意见,实施长期对口支援战略、‘医卫双优下基层活动’等,持续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山西省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武晋在会上如是说。
山西省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武晋
加大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方面,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开展“百千万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种人才培养政策。其中,“136”兴医工程是壮大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重大民生项目。
省医改办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波介绍道,启动实施“136”兴医工程,即: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医疗水平这一工作主线,全面推进领军临床专科、重点医学实验室和卓越医学团队三项重点建设,协同推进前沿医疗技术开发、医学装备保障、科技基础平台、国际医学协作、专病诊疗中心、产学研成果转化六个基础项目实施,带动全省优质医疗资源发展壮大。
山西省紧跟5G医疗时代步伐。张波举例道,以领军临床专科为龙头建设远程医疗平台,对下可连接88所县级医院,对上可联通北京协和、上海瑞金医院等20所三级甲等医院。打造覆盖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县级医疗集团和部分民营医院的“健康山西”预约诊疗平台,注册用户达到332万人,服务覆盖人群超过1000万人。
武晋表示,近年来山西省始终坚持重心下移,集中投入41.82亿元,实施“村覆盖、乡达标、县提高”工程,改善基层基础条件。2018年底签约服务覆盖率达51.3%,重点人群签约率70.7%。同时,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搭建家庭医生与居民的互动平台,接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00余所,在线管理签约居民174万户。
“1个重点,6项普遍”,群众看病报销有保障
医改十年来,山西省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9年9月底,全省累计参保人数达到3255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山西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刘磊表示,在促进解决群众看病贵、减轻个人负担方面,概括起来,就是“1个普遍,6项重点”。
山西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刘磊
刘磊指出,“1个普遍”,就是稳步提高普惠性的医保待遇标准。 医保目录内住院费用职工医保平均报销比例达到80%左右,门诊大额疾病(慢性病)平均报销70%左右; 城乡居民的报销比例也分别达到75%左右和65%左右。 在此基础上,职工大病保险参保人员每年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约8万元)以上的部分,按90%报销,每年最高45万元左右。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对参保人员年度内住院费用个人负担超过1万元以上部分按75%报销,最高40万元。
刘磊补充道,“6项重点”就是对部分困难群体、重大疾病、特殊药品等给予重点保障,解决群众在就医费用方面的突出矛盾:
一是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以“三保险”“三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医疗保障帮扶政策,贫困人口在县内、市级、省级医院住院的医保目录内费用,个人年度自付额不超过1000元、3000元、6000元(“136兜底”),目录外费用原则上报销85%,住院费用综合保障比例达到90%。
二是2017年和2018年,先后将34种抗肿瘤靶向药纳入医保报销,并且开通医院和药店“双通道”购药报销,以方便群众。
三是将两种发病率极低、治疗费用极高的罕见病用药纳入报销,实施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专项救助、社会援助五重保障措施。
四是完善城乡居民门诊保障机制,将高血压、糖尿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支付,报销比例在50%以上,全省近400万人受益。
五是将298种日间手术治疗的费用也纳入医保支付,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费用能够报销,群众得到实惠。
六是进一步提高了地方病、血液病的待遇标准,减轻了患者负担。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融合,群众就医更便捷
县域医改的“山西模式”红遍全国,精于联。在政策保障上“三医联动”,医疗牵动、医保协同、医药跟进。把解决群众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统一起来,释放政策叠加红利。
2017年,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到2018年底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由改革前的22%上升到27.51%,药占比从改革前的40%以上降至30%以下。
“围绕‘降价保供’抓医药改革,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武晋表示,全省481家公立医院药品、医用耗材全部实行了网上阳光采购。坚持集中带量采购、以量换价,开展省级集中招标,降低药品采购价格。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并推广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同样是改革者面临的“硬骨头”。
“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养老、补偿、人才补充‘三个机制’,稳定村医队伍,涌现出一批以贺星龙为代表的村医典型。”武晋说,山西省支持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政策;落实国家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实施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和村卫生室运行维护补助政策。同时,建立乡村医生养老政府补助制度。对在岗乡村医生,按每人每年360元的标准享受政府的专项养老缴费补助,退养村医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十年医改,山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朝着加快融合方向迈进。推进全省网格化医疗联合体建设,共建立三级医院纵向帮扶县级医疗集团的医联体60个,成立省级专科联盟37个,帮助县域开展医疗新技术新业务600余项。2017年,建成了全省统一的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健康山西”网,群众就医更加便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