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最新的《World Health Statisitcs》中提到,2018年中国的预期寿命为76.4岁,与美国的预期寿命差距只有2.2岁。然而,你一定想不到,在70年前,建国之初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
70年,人均预期寿命长一倍,这是怎么做到的?
一段三分多钟的视频,让我们了解到,在过去70年来中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所取得的进步,为中国的人均寿命提高带来多大的帮助。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的人们,还过着缺医少药的生活。上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号召、指派有医疗知识和护理能力的人到农村去给农民看病,极大地改变了这一局面。这些人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被称为“赤脚医生”。
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医疗服务供给增加,医院数量增多。然而,14亿的人口数量,配上较少的优质医疗资源,使得中国人的看病需求仍然无法高质量地满足。因此,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与此同时,发展社会办医,成为了当前中国解决就医难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
截至2018年底,中国社会办医院数量达到2.1万个,占比63.5%。一批私立医院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壮大,很多都形成了较完善的综合科室,既能提供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又覆盖基础医疗,对分流大医院患者、补充医疗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拥有30年发展历史的社会办医先驱中美医疗集团就是社会办医促进中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不断进步的一个缩影。中美医疗集团发源于河南淇县,在肾病专科领域独具特色,为当地众多肾病患者带来福音。1999年,国家医疗改革尚处初期,鼓励社会办医伊始,为将这种福音带给更多地区的患者,中美医疗集团进行战略拓展布局,京东中美医院便蒂落燕郊大地,成为中美医疗集团在北京东燕郊创办的第一家医院。
1999年的燕郊,是一个医疗资源尚匮乏的京东小镇。为了给医疗条件贫瘠的京东地区的“北漂”人口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中美医院根据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一点点铺开,一步步做大,到如今医院已拥有30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包括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2018年医院实现门急诊人次47万余人次!同时还正在构建以医院为依托,以社区为支点,以家庭为基础,以互联网为支撑,以智能监测为链接,通过“家庭医生服务”和“互联网+医养模式”,搭建“医院+专业看护+互联网医疗+社区+家庭”五位一体化智慧居家社区养老模型,在解决区域内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上贡献着重要力量,也成为京津冀地区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重要推手。
除此之外,中美医疗集团在全国多省市都有布局,旗下医院均成为所在地区医疗卫生任务的重要承担者。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在很多方面起步晚、基础弱,但如今却成为了世界上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回顾过去70年,从提高医疗资源可及性到织就全球最大医疗保障网,从卫生城镇建设到全民健身,从鼓励医师到基层开诊所到2020年社会办医明显增强,增加医疗服务供给促进民生改善,中国努力让“享有健康”成为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得到延续的不仅仅是生命的长度,还有生活的尊严和幸福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