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治 家破人亡;不治 人亡 家不破。该怎样看待?

2019-10-21   爱护120

重病后,治,家破人亡;不治,人亡,家不破。应该怎样看待?换作是你,会怎样选择,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不治之症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晴天霹雳。不同的是,对于有钱人来说,或许选择生机的可能性大一些,有足够的金钱与病魔抗衡,至少可以坚持,可以等到医学进步的希望。而对于家境不富裕的人来说,就不单单是疾病了,很可能选择治疗,举全家之力治疗,很可能负债累累后,人财两空。

作为医学编辑的小编,每天都在和各种疾病打交道,也知道现行医疗体制下,确实有很多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医院又是最能体现人间喜乐悲欢的地方了,面对不治之症,大家又是怎样选择的呢?

患者口述:

我儿子在四岁时患了一种病,叫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就是不明原因的,血小板数量比别人少。一旦流血就很难止住。

家中为此跑遍了市内各大医药,都不见起色。这时,长春的亲戚推荐到长春的大医院来治。省会城市,医院的实力肯定强于四线城市。但是去长春治疗需要很大一笔钱,每天的住院治疗费用就要好几百。我们家是一个普通家庭,根本就治不起。我母亲准备把房子卖了,给孙子看病。房子是我父母和我家唯一的房产,卖了后全家就得租房子。

结果被我拒绝了。即便卖掉房子,看病的治病费用也不够。当时房子很便宜,卖掉了也只有七万元右。我的意见是就在本地医院治——能治好就治好,治不好就认命。这个看似冷酷但是却很理性的决定,说服了父母。最终儿子就一直在本地治疗,几年后儿子的病慢慢好了。

我对于这种类似问题的看法是给家人治病要量力而行。在承受得起的范围或治愈的希望就一定要治,不然就要考量了,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

医生口述:

本人供职于120,做院前急救,刚出警回来,患者及家人的经历深深刺痛了我,让我陷入一种阴郁的情堵中不能自拔……

接车的是位中年男子,似曾相识。一句:“又麻烦你们了”,让我想起,大约一年半以前,他父亲在上海做过肺癌手术回来后,频繁地用过救护车到医院复查,那时候他们住在本市最贵海景小区,二百平,豪华装修,令我和同事们唏嘘不已:条件这么好却患了绝症,会有多么的不甘心。

现在,由办公室改成的起居间里,我见到了这位六十四岁的患者。在我印象中一个高大伟岸的汉子,现在已是皮包骨,像个大虾米一样卷缩在木床上,仔细一查,已无生命体征,死亡了。

患者家属早有心理准备,小声解释道:前天刚从北京拉回来,肺癌转移到肝,后来又转移到脑,医院不留了……

现场只有五位家属,我建议赶紧通知亲属来帮助料理后事,患者儿子迟疑了一下,嗫嚅道:这两年为了给爸治病,借遍了亲属,闹的关系都不太融洽,大家都躲着我们,还是算了吧……

我们都沉默着,感觉所有的安慰都会是苍白的——医生开完死亡证明,我们就匆匆地离开了,竟有一种逃跑的感觉。但是已经走出好远,患者儿子那辛酸的话语却一直环绕在心头,沉甸甸的不好受……

也许面对死亡时,人只是表现出求生天性而已。但他渺茫的求生欲又严重影响了家人的生活,孰对孰非?谁也下不了定论……

这期内容,小编没有做任何带有自我观点的总结词,因为面对这样的事情,每个人和家庭都有自己的思考,从来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向来生活都是冷暖自知,只希望人间有幸,都不要遇到这样残酷的选择。

原标题: 重病后 治 家破人亡;不治 人亡 家不破。应该怎样看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家破人亡,看待,医院,房子,患者,家庭,死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