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新时代医院绩效内涵大拓展
秦永方
1、医改新时代
中组部等印发《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家医保局推进的30个市地DRG试点全面启动,医保向价值医疗买单,一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现伟大的“健康梦”医改新时代到来。
2、医院绩效内涵
从字面上简单理解,“绩”就是业绩,“效”就是效率、效果、效益、效能。绩效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效率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效果,效益是指用多少资源产生多少社会和经济效益。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医院绩效包括以下内容:
临床效果:技术质量、循证医学、健康获得、个体和人群的健康结局。
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的反应性(以病人为导向,即时关注,提供社会支持,选择提供者,良好的基本生活设施配置)、满意度、求医经历(尊重、保密、自主、交流)
效率:资源、财务、技术、人员结构
安全性:病人安全和员工的安全、结构、过程
员工:健康、福利、满意度、发展
反应性:可及性、持续性、健康促进、公平、对人群需要变化的调整适应能力
医院文化及其他
卓越医疗机构组织绩效结果,定义医院绩效内涵:
• ①医疗保健结果与服务提供结果。
• ②患者及其他顾客方面的结果。主要评价指标有患者满意度、患者忠诚度、患者投诉、患者表扬等;
• ③财务与市场结果。主要评价指标有:业务收入、利润、现金周转期、净资产收益、资金回报、市场地位、市场份额、业务成长指标、新近市场、新服务人口、新医疗保健服务收入占比;
• ④工作人员与工作系统结果,主要评价指标有:安全、缺勤、离职、员工满意度、员工投诉(抱怨);
• ⑤组织有效性结果,主要评价指标有,内部相应指标:周期时间、周转时间、利用率、浪费削减;战略性指标:创新率、新医疗服务导入时间、电子技术应用;供应链指标:库存的减少、质量与生产率的提高、电子交换方面的改进、供应链管理成本的降低;
• ⑥领导和社会责任结果等主要评价指标有患者安全数据、工作人员资质和认定情况、外部审核、专业程度检验、设备利用审查结果、财务健全、公益性等
3、 医改新时代医院绩效外延拓展?
政府对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4个方面的指标构成。
(1)医疗质量。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三级公立医院的核心任务。通过医疗质量控制、合理用药、检查检验同质化等指标,考核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通过代表性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考核医院重点病种、关键技术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情况。通过预约诊疗、门急诊服务、患者等待时间等指标,考核医院改善医疗服务效果。
(2)运营效率。运营效率体现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实现医院科学管理的关键。通过人力资源配比和人员负荷指标考核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经济管理指标考核医院经济运行管理情况。通过考核收支结构指标间接反映政府落实办医责任情况和医院医疗收入结构合理性,推动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有效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目标。通过考核门诊和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变化,衡量医院主动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情况。
(3)持续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与教学科研能力体现医院的持续发展能力,是反映三级公立医院创新发展和持续健康运行的重要指标。主要通过人才结构指标考核医务人员稳定性,通过科研成果临床转化指标考核医院创新支撑能力,通过技术应用指标考核医院引领发展和持续运行情况,通过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等级指标考核医院信用建设。
(4)满意度评价。医院满意度由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满意度两部分组成。患者满意度是三级公立医院社会效益的重要体现,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是医院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通过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评价,衡量患者获得感及医务人员积极性。
4、医院内部绩效内涵要拓展
传统的医院绩效涵义,更多考虑的是“钞票”,以医疗为中心,以增收为导向,绩效激励更多的体现“多收多得”或“多做项目多得”,面对医改新时代,医院绩效的内涵大拓展。
(1) 适应宏观绩效考核
内部绩效考核要适应宏观绩效考核,满足医院公益性和医疗本色属性回归,实现医院均衡发展。
(2) 顺应医保DRG支付改革
内部绩效考核,要顺应DRG支付改革为契机,把RW 、CMI、时间效率指数、费用效率指数、低风险死亡率指标,纳入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体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