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生命末期的安宁疗护

2019-09-25   通识课程

在生命末期,如何做好安宁疗护?如何读懂患者?帮助他们解决身心灵的痛苦,安详的走完余生?

初见清华长庚的路桂军教授,是在病房里。

他刚查完房,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就随我们赶到录影棚,空空如也的肚子不知叫了几声,简单地喝了几口水,脱下白大褂戴上领带,对我们说“开始吧”。

路教授用他那独特的嗓音娓娓讲述生命末期的医学照顾,他讲病人遭受的身体、心理、心灵的痛苦时,就像他自己也同在遭受着,他讲解决方案时,是从中华民族文化根儿的层面分析的。旁听的我几度眼泪欲下,不是因为难过,而是因为教授讲的太好了。

他说我们中华民族有一种美德,认为忍痛是一种美德,大家都讲究隐忍,最广为流传就是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关公坚强有毅力值得褒奖,但是患病后的我们是否都要学习这种忍痛美德呢?

“我们针对这个事件做了临床调研,患者直言不讳告诉调查者,忍痛是对疾病的纵容和对医疗技术的迁就。如果在国家民族有危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忍痛上战场,但和平时期,要求无痛生活是一项基本权利!如果想要提高生活质量,一定要把身体最不适的症状给予合理的控制!

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学生“你的知识半径,一定决定了你的服务范围”。如果医生认为疼痛只是躯体的不适时,只会问病人“哪里疼痛?”、“疼痛了多久了?”,如果医生意识到疼痛包括身体、心理和认知层面的痛苦时,关注点会更多,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更多层面的呵护!

很多患者当疾病医治无望时会求助佛、求助观世音菩萨,路教授问这些病人菩萨在他们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描绘一下,得到的描述大概是“慈祥、宁静、和善、温暖、端庄、沉静、安详”

医护人员不是神,面临患者的痛苦和他们交付的信任,要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带着一种悲悯,聆听患者、理解患者、帮助患者解决他们的身、心、社、灵遭遇的痛苦。

路教授还在沉浸地讲授着,他慈眉善目,面带微笑,用无比坚定的信念传输着生命末期医学照顾的经验、知识!

这是一门人生必学之课,是含蓄内敛的我们可能缺少的一课,路教授没有用冰冷冷的统计数据比较各国的死亡质量,而是用一个个临床案例、文化故事,用医生的专业和人文素养指导大家。

在这门课里,你会学到:

  • 当生命尽头,患者都在想些什么?

  • 为什么患者会有一万个问题?又如何解答?

  • 当医治无效时,医生该如何做?

  • 如何看待安乐死的争议问题?

  • 如何对患者身、心、社、灵医学照顾?

  • 作为普通的个人如何面对家人离世?

  • 如何安抚身边经历死别痛苦的朋友?

  • 如果敬畏自己的生命?

本课程适合所有人听,尤其是所有的医务人员!

报名听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安宁疗护,生命,末期,患者,教授,医生,美德,层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