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娃的人,开学这几天,下面这个情景,你一定不陌生:
大人在幼儿园门口不忍心却又充满焦虑地给孩子讲道理:
“你要听话”
“你长大了,要上学啊”
“男子汉要勇敢”
“幼儿园那么多小朋友一起玩多好的”
……
孩子或泪流满面,或愤怒撒泼,无论如何都不进幼儿园。
一些家长刚走,孩子便开始哭闹不止,嘴里大喊“我要妈妈”、“我要回家”。
还有些孩子会抓着父母的衣服哇哇大哭,不让他们离开,怎样哄都无济于事,使得父母只能狠下心的强行离开。
一上学就哭,孩子到底咋了?
这是典型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情绪障碍的一种,指突然和自己亲密的、依恋的人分开,而引起的焦虑不安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因为父母的长期陪伴,使孩子太过于依赖,所以一旦让孩子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就会产生恐惧及害怕的感觉。
而作为父母看到孩子的哭闹,心里会心疼、愧疚。只不过分离焦虑发生于孩子入园期间最为明显。
其实,这都是分离焦虑的表现。
分离焦虑,其实是宝宝开始意识到他们有多么依赖照看者的信号。
从这个角度来想,分离焦虑其实也在验证着你们的亲子关系。
认识分离焦虑
每个孩子进入幼儿园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只不过有些孩子适应快,有些孩子适应慢。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John Bowlby把孩子们第一次上学分为反抗、失望、超脱三个小阶段。
① 大部分孩子刚开始会通过剧烈的哭闹、反抗表现强烈的不想上学的意愿。
② 发现上学这件事一定要做时,会表现的很失落、委屈。
③ 等到孩子与老师、小朋友打成一片时,分离焦虑什么的早就被放飞到天边了。
所以,出现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现象,是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事。
处于分离焦虑期的孩子最怕什么?
一边要忙着上班,一边又要急着把孩子送进园,孩子却还不停跟你哭闹,作父母的往往火气立马就上来了。
“哭!哭!哭!哪个小孩跟你一样,这么大了,去幼儿园还哭个不停?”
“你这样又哭又闹,等下,我就告诉你老师,看老师怎么批评你!”
“你要是再这么哭下去,妈妈下午就不来接你啦?赶紧不要哭了!”
为了让孩子尽早乖乖入园,我们可能会脱口而出说出这些话。
孩子可能更绝望地嚎啕大哭,也有可能害怕地强忍哭泣,然而,不管是哪一种,对孩子都是一种伤害。
而且“比较”与“威胁”,会进一步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对自己的否定,对老师的害怕,对父母抛弃自己的不安,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孩子也会更加排斥幼儿园。
为了帮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可以这样做,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缓解孩子分离焦虑,家长可以这样做
了解了宝宝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自然就要来探讨一下,我们该如何应对他们的焦虑,也避免自己陷入焦虑的情绪中。
你当然可以时刻陪伴在他的身边,让他无暇感受分离,但这样,宝宝就失去了学习如何克服分离焦虑的机会,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并没有助益。
1、离开时,愉快说再见
不论你多么不忍心,该离开时,还是要走的。但千万不要偷偷摸摸地溜走,而是应该大大方方、轻松愉快地跟宝宝说再见,同时,告诉他,你为什么要走,要去多久,什么时候回来。(你的情绪会感染到孩子,如果你也焦虑担忧,他的情绪会发展得更甚。)
他或许会哭闹反抗,这都是缺乏安全感,担心会失去你的表现,所以,也请你温柔、耐心地接纳他的情绪,切忌大声怒吼、恐吓。
离开后,可以在门外安静地听一会儿宝宝的反应,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在几分钟内逐渐安静下来,这样你也能安心离开;如果他的哭闹超过了你认为能够承受的限度,那么不妨相信自己的本能,回去看看他,安慰他。
2、分离期,鼓励孩子自由游戏
有很多妈妈说,自己的娃送进托班/幼儿园,看不到妈妈后,通常会沉迷于扔玩具、丢积木等游戏。从心理学的角度考量,这是他们克服分离焦虑的一种自发性游戏。
“扔东西”象征着妈妈离开,把东西捡回来,象征着妈妈回来。两者的区别在于,妈妈的离开不由得宝宝掌控,但玩具可以。
在游戏中,宝宝会获得一种“掌控感”,进而变得快乐,这是他克服“分离焦虑”的自发方式。所以如果你特别讨厌宝宝扔东西,就换个角度看问题,鼓励他自己去捡回来。
还有很多宝宝自发的克服分离焦虑的游戏,比如躲猫猫、藏东西等。爸爸妈妈陪着宝宝的时候,也可以和宝宝一起玩这些游戏。
3、重聚后,接纳Ta的情绪
分离结束后,宝宝可能会特别粘着你,要你抱,要跟你赖在一起,甚至有一点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大发脾气。
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能恼火,因为TA已经压抑了一天分离的恐惧和焦虑,好不容易等到你回来,他肯定高兴,但那些压抑的情绪混合在一起,宝宝一时无法处理,自然就要表达出来,让你知道。
此时你要做的,是温柔地接纳,等他的情绪过去之后,再好好沟通,告诉他为什么,也帮助他理解自己的行为。
特别注意:
孩子的分离焦虑虽然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有以下两种情形,爸爸妈妈还是应该引起重视,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①六七岁的孩子对妈妈的离开仍然非常焦虑,担心妈妈离开后会发生无法预计的事情。甚至因为这种焦虑无法上学,持续时间超过2周以上。
②孩子出现非常严重的睡眠障碍,夜晚长时间哭闹无法安睡,无法安抚,如果没有其他明显的生理因素,就需要考虑分离焦虑的因素。
希望看过这篇文章后,
爸爸妈妈能更好地理解宝宝的内心世界,
跟他们一起成长,克服“分离焦虑”,
也让自己的心态更加健康。
毕竟总有一天,他们会离我们远去,对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