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症状和超声表现
心诚学院由华医心诚医生集团开办,并设立“才俊讲堂”栏目,邀请行业心血管青年才俊讲授相关课程。
首期邀请华医心诚医生集团诚邀专家孔令秋博士讲解“心肌病超声诊断”系列课程。
本期继续分享“心肌病超声诊断”系列课程第六讲《手把手教你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的第二节《ARVC的临床症状和超声表现》。
华医心诚医生集团孔令秋:ARVC的临床症状和超声表现
本节课同步字幕:
ARVC相关的临床症状
一、心律失常
包括急性和慢性的。
急性特点:
❖ 最初发病比较隐匿,仅有轻度的右室结构改变或较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在竞技体育或剧烈活动时出现室速导致的心脏骤停,往往是这类疾病的首发特点。马拉松和一些剧烈的比赛,如排球等经常会有运动员猝死,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ARVC,或者是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肥厚型心肌病等。
慢性特点:
❖ 反复发作,由运动诱发。主要是在剧烈活动以后,出现一些瘢痕相关的大折返的心动过速,比如室性心动过速。
❖ 因为猝死风险非常大,所以应该限制这类患者参与竞技性的体育活动,比如排球、足球、田径运动等。
二、心力衰竭
除了心律失常的表现,还有因为心肌功能丧失导致的心衰。
疾病进展期:
动物模型显示细胞间连接,左右心室之间的电传导以及离子通道会发生进一步的破坏,进入疾病终末期就会出现右心衰的一些症状。
终末期:
可以导致右心室极度的扩大,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些患者出现附壁血栓,整个右心房、右心室里全部是附壁血栓,里面的功能基本上已经完全丧失了,这类患者并不少见。
ARVC超声表现
从超声上来看,这类疾病有五个特点:
一、大
左图是形成瘤样扩张的右心室。右图也是如此,整个右心房和右心室明显的扩张,室壁变得非常的薄,所以第二个特点就是薄。除了右心室扩大,就是右室壁的变薄。
万事万物都是以“度”为美,超过“度”就会失去美感。当然人心也是一样,人的“心眼”越大越心宽,但是人的“心脏”越大可能越麻烦。右心室心肌病也是一样,右心室越大越厚也就越糟糕。
二、薄
心脏扩大以后,自然就是心室壁的变薄,上图就是从长轴、短轴、两腔心流入道、四腔心等所观察到室壁的位置。
● 左上是左心室长轴切面(绿色的线)
● 右心室流入道切面(蓝色的线)
● 右上是短轴切面,红色、黄色和蓝色的线分别是侧壁、前壁和靠近心间隔
● 左下是四腔心切面(黄色的线)
● 还有剑突下的切面
红色的线都代表右心室的壁,都变得非常的薄,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壁也变得越来越薄,破裂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三、瘤
室壁瘤就是心室壁过度扩大以后,可以出现该处局限性的扩张,所以室壁瘤不见得一定是心肌坏死的,心肌病患者同样可以出现室壁瘤。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就可以出现明显的室壁瘤的表现。
中间的图可以看出右心室室壁明显扩张,室壁变得非常的薄。
右图是磁共振的一个长轴切面,右心室前壁变得非常薄。整个右心室向外突出的,就是室壁瘤的表现。
左图的超声也是一样,正常的心尖区现在已经完全凸出去了,里边似乎还可以看到有血栓的形成,这是室壁瘤的表现。
四、栓
刚才提到一个病例,就是右房、右室里形成附壁血栓。
左图右心室里三尖瓣瓣环下边大块的附壁血栓,右心房里有大块的附壁血栓。
中间的图显示疾病进展期,血栓越来越大,整个右心房快被占满了。
右图的血栓变得更大,整个右心房几乎都是血栓。箭头指的地方有一个小的白色的点,是ICD的一个电极,该患者在植入ICD以后,就出现了附壁血栓,慢慢越长越大。可能是因为电极有除颤的线圈,比较粗糙一些,就形成了附壁的血栓。这是一个典型的以右心衰竭为表现,同时导致附壁血栓形成的ARVC的病例。该病例预后很差,最后反复出现心衰、室性心动过速,ICD电池耗尽,患者最终猝死,非常可惜。我们在《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上曾经报道过这个病例,大家感兴趣的话,在网上搜索“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合并右心室大块附壁血栓”这样一个关键词就可以找到,也可以在万方数据库里搜索到。
五、衰
出现右心功能完全丧失以后心衰的表现。
左图是三尖瓣的大量返流,右心功能非常糟糕,EF值只有20%~30%。
中间的图是右心衰带来了心源性的肝硬化的表现,同时合并有明显的腹水。
右图显示三尖瓣返流引起的三尖瓣明显扩张,塌陷率基本消失。
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