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 | 姜淑娟:呼吸内镜在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肺部感染如侵袭性真菌感染、难治性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结核感染等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加之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特异征象出现率低,呼吸道采样的培养缺乏敏感性,病原学及组织病理学证据仍是确诊金标准。
那么,临床上究竟采用何种方法来获取诊断金标准?本期嘉宾山东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姜淑娟教授讲述了常用侵入性诊断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 支气管镜对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
病例一
患者男,48岁,右肺中间支气管鳞癌放化疗后,发热咳嗽、憋喘半月。
治疗方案:给予静脉伏立康唑治疗2周,复查气管镜霉菌斑消失
启示:
重视气道真菌感染;
尤其是长期反复咳嗽久治不愈患者,气道念珠菌和曲霉菌都有可能发生;
适当的局部雾化会缩短疗程。
病例二
患者男,39岁,农民,胸闷、咳嗽、咳痰25天,查体无阳性发现 。
治疗方案:给予氟康唑(大扶康)静脉点滴,之后续贯口服,治疗3月后明显吸收,口服至半年,仅存纤维条索。
启示:
重视肺隐球菌病的诊断:隐球菌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可感染;
约1/3~1/2的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
需与肺癌、机化性肺炎等相鉴别;
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指标,诊断多需要组织病理学,经皮肺穿刺常为首选。
/ 支气管镜对肺结核的诊治价值 /
病例三
青年男性,30岁,发热、咳嗽、胸痛3个月,抗菌药物治疗2月无效。
启示:
在诊断为肺结核的同时一定要检查肺的损伤程度,如果损害程度很小,不能仅给予抗结核治疗,还要把坏肺扩张开,尽可能保留肺。
/ 总结 /
侵入性诊断技术支气管镜、胸腔镜在肺部感染性疾病如真菌、结核及化脓性细菌感染中具有诊断和治疗作用。
能取得具有确诊价值的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获得治疗的依据,尤其是镜下治疗结核感染导致的气道狭窄、肺不张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侵入性诊断技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操作前需评估风险,做好预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