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做饭不注意 五种食物能中毒 一定要处理好
美食无法辜负,“吃”头等重要。
最近,却有人在吃上“栽”了跟头。
有研究表明,家庭食物中毒的人数少于集体中毒,但是死亡人数最多,其占死亡总人数比例维持在72%—87%之间,缺少食品相关安全知识和鉴别能力,延迟救治是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1]
除了大家熟悉的一些中毒原因如蘑菇、芸豆之外,还有哪些是日常生活中,一不小心就有中毒危险的食物呢?
1、木耳
案例当中的张先生,吃的就是隔夜的黑木耳导致“米酵酸菌”中毒。这种“米酵酸菌”能够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严重者会出现黄疸、腹水、皮下出血、惊厥、抽搐、血尿等肝脑肾实际器官伤害症状。这种菌在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淀粉质食物中有。
如何预防“米酵酸菌”?
(1)不浸泡、霉变的玉米制品,发酵类谷物要勤换水,如木耳、银耳不要隔夜浸泡;
(2) 发黏或者没有弹性、有味道就不要再食用;
(3)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
2、豆浆
豆浆当中胰蛋白酶抑制素、细胞凝集素等生理活性成分,如果没有加热充分,则会导致人体消化吸收蛋白质能力降低,引发中毒。中毒表现为呼吸困难、胃部肿胀,严重会出现呕吐、神经紊乱、休克等症状。这些物质有耐高温,所以需要加热至100℃以上才能被破坏。
如何预防豆浆中毒?
首选的方式是豆浆煮熟,当豆浆加热至80℃—90℃时受热膨胀给人以“假沸”的感觉。其实,此时温度大概只有90℃,还不能将豆浆中的有毒物质进行分解。还需要小火再加热3-5分钟。
3、海螺
海螺是一种美味的海产品,许多人都喜欢吃,但是,有一些品种是能够使人中毒而亡的。以案例及中毒病例报告,以红带织纹螺中毒最为常见。它的有毒成分类似河豚毒。中毒初期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及手指脚趾端麻木及刺痛,还会发生言语不清,四肢麻木,头晕、头痛。重者出现步态不稳,最后昏迷,呼吸麻痹致死。
如何预防海螺中毒
(1)防止病菌及寄生虫感染,食用螺类时一定要煮透,一般煮10分钟;
(2)死海螺不要吃;
(3)第三吃海螺时需要摘除海螺“黑色”的部分及“海螺脑”,剥出完整的肉再吃,避免中毒。
4、黄花菜
黄花菜又叫金针菜、忘忧草,有止血、消炎、利湿、消食、安神等功效。这么好的黄花菜一定谨记不吃鲜的!因为刚采摘的黄花菜里含有秋水仙碱,是一种毒性很大的物质,能强烈刺激肠胃和呼吸系统。
轻度中毒会产生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和出冷汗,重度中毒除以上腹部会持续疼痛、心悸、四肢无力、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甚至出现肾功能损害,血尿,尿少等症状。
如何预防黄花菜中毒
(1) 吃干制的黄花菜,干制可以破坏秋水仙碱;
(2) 将鲜黄花菜经60℃以上的高温处理或用凉水浸泡(超过30分钟),并且烹饪时沸水焯的时间长一些,来预防中毒。[2]
5、果仁
干果当中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和矿物质,食用坚果可以通过减少总胆固醇,达到降低冠心病的风险。而杏、李子、桃正是应季的时期,一些朋友喜欢水果+果仁一起吃,其中含有氰苷,可在酶或酸的作用下释放出氢氰酸。氢氰酸是毒性很强的物质。
要预防中毒怎么办?
1 想吃坚果可以选择市面上一些已经包装或散装的成品购买,每天适量补充;
2 不吃未经过处理的生果仁,尤其不要让小孩乱吃果仁。
参考文献:
[1] 罗海波, 何来英, 叶伟杰, et al. 2004—2013年中国大陆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5, 27(1):45-49.
[2] 彭丽珍[1]. 鲜黄花菜中毒34例临床分析[J]. 临床荟萃, 2005(12).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