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人民医院:勇当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趟路者”
记者:万笑笑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2019年,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将迎来80周年院庆。80余年来,一代代简医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秉承着大道至简、医者仁心的医院精神,让今天的简医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四川省唯一的县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佳医院……历史给简医以定格,简医也在历史的嬗变中,奠定了在中国西部县级医院的标杆地位。
简阳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就在今年7月下旬,简阳市人民医院新的门急诊医技大楼正式投入试运行。该大楼采用目前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及人性化设计,注重改善医疗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效率,将推动该院建设成为成都东部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向前又迈进了一步。
今年6月中旬,简阳市人民医院完善三甲功能项目举行启动仪式。为适应当地老百姓医疗健康需求,内科大楼、创伤急救中心、老年专科、心血管专科等病区和教学科研用房,在建成后也将投入使用。
这就意味着,到2039年,简阳市人民医院成立百年之际,品牌名院的建设画轴已经徐徐展开。
01
建院百年的“三步走”战略
自1939年建院至今,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历经80个春秋寒暑的波澜发展。回首80年的发展历程,有这么三件事,影响深远:2011年,简阳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成为四川省县级医院首家三甲医院;2016年6月,简阳市行政区域整体划归成都市代管,简阳市人民医院定位成都医疗卫生东大门,服务成都“东进”战略目标;2019年6月,简阳市委市政府启动简阳市人民医院完善三甲功能项目。
根据简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发展数据显示,该院2018年完成门急诊127.5万人次,出院7.25万人次,住院手术2.2万台次,设临床科室39个、医技科室9个,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4个。
院长刘益民说,未来,简阳市人民医院发展规划分三步走:一是2018年—2021年,完成完善三级甲等医院功能项目建设;建设专科分院(创伤急救中心、心血管疾病中心、老年病专科分院、肿瘤专科分院及综合专科)。二是2021年—2025年,建设成为成都东部区域中心医院。三是2025年—2035年,建设成为国际现代化医院。
高质量发展目标已经设定,征途如何完成?
02
对标建设学科,提升能力水平
“你们来的正好,我们正在制定最新的科室高质量发展绩效方案(含科室高质量发展评比方案)。”面对健康县域传媒记者关于简阳市人民医院学科发展方面的提问,刘益民用“川普”打开了话匣子。
“这个方案总分100分,加分项目包括学科(专科)建设、新技术、论文、教育培训、艾力彼综合排名、人才培养、医疗业务、DRGs管理;减分项目包括大型设备配置管理、医疗质量及效率;附加分项目包括科研立项及成果,分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和其他科室三个系列进行评选。”刘益民说,他最看中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手术绩效和分诊疗组四个指标。
刘益民留心观察了四川省近几年的医学人才流向,成都是就业首选,其次是地级市医院,再次是成都周边区县医院。“简阳市属于成都三圈层发展的最外圈,在选择人才方面,主动权较弱。所以,我们在人才培养上要主动出击。”刘益民说。
按照刘益民的思路,医院人才培养的着力点主要是学历的提升、职称的晋升和专项技能的进修学习。
在刘益民看来,医生对职称的晋升有足够的学习动力,不需要医院进行过多干预。但学历的提升很艰难,就需要医院设置激励机制。
“比如,我们医院的医生考上博士,所有费用全部报销,读书期间工资奖金照发。拿到博士文凭后,再奖励10万元。”刘益民觉得,这个政策对中青年医生有很大激励。一批30多岁的医生拿到博士文凭,会对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力量。医生不仅通过读博提升了能力,还把导师资源带回医院,是县级医院链接医疗圈大咖的重要渠道。除此之外,医生的进修学习,简阳市人民医院划分了几个等级,省内省外和国内国外,加分分值不一样。
“学科建设的考核,主要包括科研、专利和新技术。如果创建成重点专科,医院会在年度绩效上进行加分奖励,并在人才培养、设备配置、专项经费等方面优先考虑,促进学科发展。”刘益民告诉记者,重点专科的创建一般需要三年时间,第一年立项,医院全力支持;第二年发展,科室要主动做科研发文章以及开展三四级手术;第三年,医院组织专家验收。与重点专科建设相辅相成的分诊疗组,就是鼓励科室发展亚专科,让同一科室的医生实现差异化发展。
简阳市人民医院每季度会按照各科室的手术例次及手术级别进行奖励,鼓励医生开展三四级手术,“医院支持科室发展的所有落脚点就是开展三四级手术”。在科研奖励上,会按照市、地市级、省级、国家级进行不同金额的奖励。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医院会给予特别奖励。
让刘益民非常自豪的,就是通过确定规范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思路后,简阳市人民医院人才流出的现象几乎没有了。
03
广纳贤才,不断补充优化人才结构
按照简阳市人才引进政策,近年来,简阳市人民医院先后实施了“两高一缺”工程(重点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和急需紧缺人才)、“双百”工程(引进100名高层次人才、培养100名骨干人才),比如心外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刘健、肿瘤科学术技术带头人首峰、肝胆外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张伟等。
针对一些新建科室和薄弱专业,简阳市人民医院柔性引进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川北医学院附院、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等省内外高级医学专家、工程技术专家12人,定期或不定期来院查房会诊、开展业务指导或专科人员培训,通过专家的“传帮带”,带动医院ICU、中心实验室、口腔科、产科、血液科等专科建设。
刘益民说,培养人才时,把医院人才的素质定位于“品德、服务、技术”,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对医院事业忠诚度高的专业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
“同时,还要把握点面结合培养人才,点的培养是指重点人才及骨干的培养,面的培养是指不同职级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刘益民说,医院采取从中、高级职称人员中选择重点人才苗子,培养专业学科骨干及带头人。
在培养技术骨干方面,医院选派12名技术骨干到英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研修 ,每年选送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到协和医院、华西医院等大型医院进修学习,瞄准医学前沿,提升临床诊疗能力。“这些人回院后作一场新知识、新信息专题汇报,开展一项新业务、新技术,做到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刘益民告诉记者。
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简阳市人民医院公派感染科张瑛梅到荷兰奈梅亨大学(Radboud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与荷兰共同申报的国际合作项目《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与肺结核菌株、基因、表型对比研究》,2017年获四川省科技厅立项,并获得专项资金30万元。2016年8月、2017年9年、2018年6月荷兰专家团队先后三次到简阳市人民医院交流。麻醉科张帆博士申报的应用基础研究课题《丙泊酚调整抑郁大鼠电休克疗效的DNA甲基化/去甲基化调控机制(面上) 》,2018年获四川省科技厅立项,并获得专项资金10万元。
在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医院派出46名管理人员参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MBA研修班、北京大学医学院MBA研修班,派出75名管理人员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跟班学习15天,派出47名管理人员及骨干赴台湾长庚医院、马偕纪念医院、荣民总医院等知名医院学习15天,提升医院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人性化。
简阳市人民医院在国家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相关政策指导下,遵循“职称评聘分开、择优聘用”的原则,全面实行技术职务竞聘浮动管理机制,实现了专业技术资格与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分开,形成了竞争力,职称能升能降。
“对想干、会干、干得出色的同志,在人、财、物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坚持‘谁干得出色就让谁领头干’。基层医院人才难得,更不能埋没人才,在使用人才上,坚持‘能唱多大戏就给你搭多大的台’的政策。坚持‘谁干出成绩就给谁奖励’,重奖领头雁,带动一窝飞。如我院肝胆外科,通过引进学科带头人,发展并填补了我院学科技术能力的不足,科室通过新技术项目建品牌,探索日间手术,提高住院效率,深化科室经营等措施,其绩效工资达到全院平均绩效的一倍以上。”刘益民说,对于人才,就要 “为我所用”,又要“为我所有”。
目前,简阳市人民医院在岗职工2152人,其中,高级职称291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11人,硕士16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人、四川省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
04
简医高质量发展的“12331战略”
2018年5月,简阳市人民医院召开了高质量发展全院动员大会和专题会,印发《关于开展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实施方案的通知》。同年6月,下发了《简阳市人民医院关于印发高质量发展方案的通知》。随后,该院组织各科室制订高质量发展“一科一册”方案,组织医务部等部门逐步细化并审定科室的亚专业分组。
刘益民说,简阳市人民政府把教育和卫生工作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简阳市人民医院完善三甲功能项目不仅是成都市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简阳2019年“十大行动计划”重点项目之一。
“政府如此支持我们,我们更应该把工作做好:第一,实现县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守住县域,让老百姓看病不出县;第二,为成都的东进战略做好服务,守好成都医疗卫生服务的东大门。
为了实现简阳市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医院领导班子提出来“12331战略”:即一个目标、两个着力、三个提升、三个转变、一个保障。
据刘益民介绍,“一个目标”就是明确医院功能定位及公益性质,建设区域中心医院,镇守成都医疗卫生东大门,服务成都“东进”战略。
“两个着力”就是着力学科建设,创建一批省级以上重点专科,促进尖端医疗技术发展,提升急诊急救、急危重症救治和医技支撑能力;着力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双百计划,引进100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培养100名高水平管理人才。
“三个提升”就是推进医院制度建设,加强中层干部管理,提升科学管理能力;推进医院项目建设,加强就医环境改善,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医院后勤管理,加强服务规范化建设,提升保障支撑能力。
“三个转变”就是力推以有创治疗为主向以微创、无创和内镜技术治疗为主转变;力推以细化亚专业分科发展为主向以多学科协同整合发展为主转变;力推以单一疾病诊疗为主向以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为主转变。
“一个保障”就是加强党建引领,强化政治保障,让医院领导班子成为坚定贯彻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决策部署、善于科学谋划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刘益民说,将来,我们要拿出医院年总收入的一定比例来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甚至更多投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