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立医院收入增速下降与成本快速上升的矛盾。通过自治区40家成本监测点医院的数据分析,百元医疗收入成本都大于100元,即支出大于收入,并且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原因:一方面由于医保控费以及医药体制改革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的要求,医院收入的增长幅度明显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服务的新规定、新要求,增加了医疗成本。养老制度并轨也带来了公立医院人力成本大大增加。出于改善患者就医条件的目的,加大了医院的物资成本。甚至于税制改革——营改增也间接增加医院税务成本。
二、医院收入结构存在的问题。通对自治区40家成本监测点医院的数据分析显示,药品、医用耗材占比都超过了50%,医疗收入不足一半,医院收入的含金量不高,可支配收入很少。同时,高值耗材医保材料库与阳光平台不统一,有的材料阳光平台允许使用,但是医保不允许收费;或者阳光平台已经进行了更新,但是医保数据库没有进行同步更新,造成患者已经使用,但是医保不允许收费,由医院承担,从而增加了医院的成本。
三、医疗保险粗犷式管理增加了医院的成本压力。一般来讲,基本医疗报销比例70%比较合适,高于70%会刺激过度医疗,我们的医保对患者的承诺太高,给医院要求太苛刻。同时,我国的医疗保险政策报销时不同的医保、不同的身份报销比例不同。对比新加坡的医保政策处处体现着作业成本核算法的原理,谁享受的待遇高,国家给的补贴就少,谁个人负担的成本就高,充分体现了“谁受益、谁承担”的全成本核算的受益原则;
例如,新加坡医疗保障体系,就是以病房等级为作业单位,以住院津贴为待分摊成本的成本管理过程。该制度规定:
A级病房1-2人,无津贴;
B1级病房3-4人,津贴20%;
B2级病房5-6人,津贴65%;
C级病房8人或以上,津贴80%。
四、医保的管理部门太多、政策和管理办法不同,我们有内蒙医保、呼和浩特市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铁路医保,虽然医保局成立以后进行了各类医保的整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管理部门多造成对医院的检查和要求繁多,增加了医院的成本,分散了医务人员的精力、医疗专家变成了医保专家,而没时间去研究医学,医疗是医院的核心,没有医疗就没有医保。
五、医保支付方式的不合理、不完善,总额控费,实行“控次均费用、控就医人数”的双控制度,给医院接待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医院不同于其他部门,患者来了不能推诿患者,造成看的患者越多越赔钱,抢救的危重患者越多越赔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