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访谈 | 戴广海: 把MDT带给全中国 让每个肿瘤患者都能受益

2019-08-12   MED24

癌症等重病患者就医,心中往往唱着“忐忑”:我该看哪个科?会遇到好医生吗?会不会花很多钱?

癌症等重病患者就医,心中往往唱着“忐忑”:我该看哪个科?会遇到好医生吗?会不会花很多钱,治不好还要去外地?

幸而,MDT(多学科团队)这种新型领先诊疗模式正在全球流行。每个病人都由一支跨学科的医生队伍为他综合诊疗,提供全面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包括外地专家的远程支持,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规范。
现在,中国医生也成立了专业MDT委员会,正在全国举办巡回活动,加快MDT的推广和规范化。有MDT保驾护航,病人再也无需忐忑。
在2019年8月4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MDT示范推广天门站活动现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委会(PMOC)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戴广海教授接受MED24采访时,介绍了MDT实践和推广的权威经验。  

/ MDT的意义和中国推广之路/
每个医生的能力都有局限性,再厉害的医生也只擅长自己的专业领域,甚至也会犯错。对肿瘤这样复杂危重的疾病而言,相比由一个医生做所有的诊疗决策,由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讨论参与,是更科学的。将这种多学科合作固定化,就成了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
在国外,MDT概念起步较早,普及率已经很高。在中国,大医院实践较多,据戴广海估计,有40%的肿瘤病人可以得到MDT的治疗,而地方医院、小医院则不足20%。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委会(PMOC)成立于2016年3月,至今已吸纳了321名委员,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二级机构中人数最多的。正因为是多学科团队,涵盖了内科医生,外科医生,放疗科、影像诊断、超声、介入、病理医生……组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
本着精准、合作、共赢的宗旨,他们要在中国实践和推广肿瘤多学科治疗(MDT)理念。
从2016年5月起,PMOC展开了论道践行为主题全国的巡回交流。

PMOC MDT示范推广天门站现场,活动包括论道——邀请著名专家做学术讲演;践行——当地医生与嘉宾进行具体病例讨论。


/ MDT究竟怎么做? /

每个病人都应该做MDT!”戴广海说,但具体实施步骤是如何的?

以结直肠癌为例,全球MDT操作最666的当属英国利物浦大学的Poston教授。他们的做法是,接受整个大利物浦地区(而不仅仅是本院)推荐需要MDT讨论的肠癌病患,每周四上午集中举行MDT讨论会。秘书在会前整理所有待讨论的病历和幻灯,并发给MDT团队医生提前查看。会议时,由主治医生、影像科、病理科医生分别从各自角度介绍病例,接着整个MDT团队讨论对策。这种高效率的流程一上午可以过40个病人!
戴广海在中国解放军总院也推行这种流程。他再三强调,MDT不是对病人做一次讨论就够了,应该贯穿病人整个治疗的始终,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点。术前,MDT评估是否要手术,先手术还是先化疗。治疗过程中,针对疾病进展和好转的不同结果,又需要MDT提供不同的应对策略。
例如,一个局部晚期的直肠癌病人来看病,在以前,很可能在外科主导下就直接手术。现在在MDT的模式下,医生经过讨论,发现精准影像学诊断显示,病人适合术前新辅助治疗,因此为病人确定放化疗的方案。新辅助治疗后,再经过MDT的评估,有些病人肿瘤明显缩小,此时再去做手术,手术创伤更小,可以保住肛门,甚至有的病人达到完全缓解,就不需要做手术。因此,病人通过MDT的科学指导,有着巨大的获益。

采编报道:L10

校审:郭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MDT,戴广海,肿瘤,医生,病人,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