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居然说对了!爱情的生理学依据vs实践经验
怎么知道他爱不爱你?看他肯不肯承诺!这可是有生理学依据的
浪漫七夕,我们推荐大家看一篇一本正经的八卦:爱情的生理学基础和实践经验。
/爱的解读,科学vs.老祖母/
人是怎么爱上别人的?所谓吸引力的生物基础在哪?我们已知恋爱中的大脑:
皮质醇↑让人紧张;催产素↑让人亲密;女性的睾酮↑让她更激进;男性的睾酮↓让他更柔和;两性的血清素都↓让人更难以自拔。
那大脑究竟如何从一个心止如水的母胎单身,最终陷入爱河的?应该是有一个酶催化的反应,先有什么东西升高,经过一个临界点后又下降了,就表示人坠入了爱河吧?
一个女科学家周末和家人小聚时,提起自己的研究——爱情的生理学。这边正科学严肃地聊着呢,那边95岁的老祖母忽然插嘴了。
“你们年轻人啊,根本不懂爱情!现在女孩子谈恋爱,宽衣解带太随意,失身又失心,可男孩子不会因此而爱你。”
“奶奶,那怎么让男生也陷入爱河?”“我们年轻那会儿,要想让男孩子爱上你,就一定要守住贞操。”“要守到什么时候?”“必须守到他也爱上你的时候啊。”“那我怎么知道他爱不爱我啊?”“很简单,他愿意为你做承诺(commitment),就表示爱上你了。”……
/田鼠vs.人类/
女科学家不是循规蹈矩的人,她只相信科学,所以对奶奶的话还是将信将疑。她查到,有人也在研究动物爱情的生理学。因为人类受试者毕竟难找,科学家找到了对爱最有可能忠贞不渝的草原田鼠(prairievoles)。
多数草原田鼠会与配偶从一而终,很像一夫一妻的人类
田鼠择偶时,脑中最先升高的递质是多巴胺(一种兴奋递质)。人为用药阻断多巴胺,就会让田鼠失去“爱”的感觉。雌田鼠脑内催产素(一种亲密激素,让人爱意满满,比如母亲和婴儿的催产素水平很高)会升高51%。如果人为阻断催产素,田鼠妹子也就不再“爱”了。但是对雄性而言,睾酮水平会升高,而睾酮会阻断催产素作用,所以,催产素似乎对雄田鼠的爱情很无力。雄性遇到喜欢的异性时,另一个和催产素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加压素会升高。注射拮抗剂会让雄性田鼠丧失爱意。
结论是,让雄性田鼠陷入爱河的是多巴胺、加压素和睾酮升高。而让雌性田鼠陷入爱情的是多巴胺和催产素升高。
看到研究后,许多科学家都表示,这个情形和人类是类似的。
人类恋爱时多巴胺也会增加,那是为了迎接胜利,因即将赢得恋爱大奖而兴奋。
女性的催产素也会分泌增加。女性和男性约会时,需要尝试信任男性,催产素就会增加。不过还有个问题:恋爱中的催产素一直是慢慢增加的,但在女性性高潮时会一路飙升。也就是说,奶奶居然说中了——年轻女孩过早宽衣解带,会让自己先陷入爱河,忽然变得亲昵粘人,大抵就是因性而爱吧。而男性呢?和田鼠一样,除了多巴胺增加,男性在遇到感“性”趣的女子时,加压素也会上升。但和女性的催产素不一样,一旦共赴云雨,男性的加压素就会下降。(这也太渣了吧,难道欢爱过后,男人就会变冷淡无情?就像奶奶说的,男人并不会因性而爱。)
/爱她,就会给她承诺/
那么男人到底是不是无情无义的动物?
美国空军在10年间对2000名服役士兵进行各种测试,无意中泄露天机。有一项测试的是睾酮,结果显示,单身小伙子的睾酮水平都比较高,简直就是行走的荷尔蒙,然而一旦结了婚,就会降低。睾酮会阻断催产素,而催产素是一种亲密激素,睾酮的降低,就能让男性变得愿意温存亲密(这就是典型的婚后好男人吧。)那么,是结婚这件事让男性的睾酮降低了吗?
哈佛大学对已婚、未婚以及处于承诺专一的恋爱关系中的男性受试者分别检测睾酮水平。结果是,单身未婚男性的睾酮水平最高,已婚男性和没结婚但处于专一恋爱关系中的男性睾酮水平没有差别,都最低。
也就是说,不是结婚这件事让男性的睾酮降低,而是当他决定投入一段承诺专一的感情中,睾酮就降低了。
奶奶,你真说对了。为了爱情,女生应该守身如玉,以免自己过早的沦陷。而承诺,还真是男性爱情的试金石。奶奶真有大智慧!
小编家的兰博:“亲爱的,看我的承诺够大吗?”
编译编译、字幕:L1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