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批30个“创新医疗服务品牌”问世(附名单)

2019
08/06

+
分享
评论
长三角健康
A-
A+
上海市第二批30个“创新医疗服务品牌”产生啦!你家附近有吗?(名单见文末)

8月5日,上海市第二批30个“创新医疗服务品牌”公布,第二批品牌更关注新医改形式下的百姓就医需求,注重技术、理念和模式的创新。

上海市卫健委透露,“创新医疗服务品牌”推选活动是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文明办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贯彻国家卫健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推进落实上海市第二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总体规划在2018-2020年推出100个左右创新医疗服务品牌项目。

第二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推选自2019年4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三、二、一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社会医疗机构等申报的42个项目。经过现场汇报、专家赋分、综合评议等环节,最终产生了30个品牌。

创新服务流程,提升就医体验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从优化流程便捷度、麻醉舒适度、营养支持度和精神愉悦度四个方面入手,多部门协作加强手术患者的全程管理,缓解住院时间长、待床时间长、次均费用高三大痛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从降低操作性疼痛和环节、镇痛泵疼痛管理、非药物干预方法等方面入手,多科室合作,有效降低患儿恐惧心理及疼痛不适,打造“无哭声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整合多科室组建消化医学部,通过开设独立收费窗口、内镜专科便民门诊、独立诊室等措施,完善消化疾病中西医结合“一站式”内镜诊治流程,免去患者奔波之苦。

上海市东方医院通过指导社区构建“中心-社区”一点多线的“扇面”卒中筛查网络、打造脑卒中院前急救电子病历和预警系统、建立院内行动与院外转运同步启动机制、优化多学科合作流程等举措,把脑卒中急救的启动从院内延伸至院外急救系统,从而建立了“社区——急救车——院内——社区”的闭环服务。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以“腹透专职护士”为中坚力量,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阶段培训、出院护理评估指导、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开设“医护一体化”腹透特色门诊和24小时“腹透热线”等一系列举措,提供连续、全程、全方位、全周期的创新护理服务模式。

杨浦区市东医院依托“新华-市东儿科医联体”,打造以网络随访、规范治疗、绿色转诊为创新点的儿童慢咳“1+1+1”防治体系,使患儿远离“慢咳”困扰。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细化急救服务业务,创新实施“分类救护”措施,急救热线和康复热线并行,合理调配资源,有效突破“要车难、等车长”的困境。

虹口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首创“365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法”,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纳入街道民生保障服务体系,精确区分五类人群,形成“社区联动、服务引导、精准签约、有效激励”创新模式,全面推进“1+1+1”签约工作。

创新诊疗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率先在国内开展对小早产儿的母乳喂养,通过开展健康宣教、口腔运动干预、初乳口腔免疫治疗、建立人乳库、母乳闭环管理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几乎覆盖100%小早产儿的母乳喂养,成功提升了小早产儿的生存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系列举措成为小早产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全国示范模板。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消化内科牵头,联合相关学科,打造高质量消化病创新医疗服务体系,率先提出“内镜体检”新理念,自主研发一批以磁控胶囊胃镜为代表的新型内镜设备,引领消化内镜“中国智造”新时代,全面带动我国消化疾病领域的整体发展。

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立足提升生殖遗传检测的内涵和水平,运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T)开展遗传学检测,从源头上阻断家庭病的遗传通道,让更多健康宝宝降临人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运用物联网技术打造全闭环输液管理系统,通过输液终端监控、信号实时传递、护士及时反馈三个环节实现对每个病床输液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随时应对,有效降低护士巡视与患者打铃频次,提升了整体住院医疗环境。

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基于患者“自我实现的需要”,利用自有土地打造“阳光农坊”,组织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参加农坊小组活动融入自然放松身心,感受心灵的温暖和收获的喜悦,辅助患者缓解症状、融入社会。

创新宣教模式,促进健康科普

上海市儿童医院将患儿健康之家、家长委员会、儿童健康科普、医疗救助等整合为儿童健康俱乐部,以“健康服务前移”为建设方针,通过健康讲座、病友会等形式引导孩子家长把共性问题解决在就诊前,提高就诊效率,增进医患沟通。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将传统科普和新媒体技术完全融合,建立五官科普探索空间,首次将全息影像技术及虚拟感应及VR技术用于医疗科普教育互动和展示,增强参与者的互动体验和感受,提升科普效果。

静安区妇幼保健以专业妇幼保健团队志愿服务为主体,通过公众号、微信群、周末课堂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健康服务,《家有萌宝》育儿片、“好孕档案”“萌宝档案”小程序极具特色,深受好评。

上海泰坤堂中医医院打造“小橘灯”海派中医爱心送诊活动,通过媒体-医院-社区结合,线上线下结合,义诊讲座结合等方式,数百位海派中医专家橘井传灯,善行海上,为申城百姓和国内外患者打开一扇体验海派中医的窗口。

创新服务内容,完善细节举措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率先将规范化患者心理疏导模式应用于综合性医院,打造责任护士、住院医生-专职心理护理师-心理科医生三层联动的住院患者心理疏导模式,建立心理评估-疏导-会诊的一体化服务链,在治疗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通过医院药师下沉、建立药学监护档案等措施,构建药师主导的老年慢病全程化药学监护体系,进一步将监护延续到社区、学校和家庭,为患者提供全程化、零距离的慢病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由医生、护士和医务社工定期上门为老年腹透患者提供专项体检评估、护理指导、心理疏导等服务,提高老年腹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改善医患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打造温馨、舒适、安全的“5H”护理服务目标,通过护患沟通个性化(HOSPITAL)、礼仪服务宾馆化(HOTEL)、温馨服务家庭化(HOME),为血透患者(HEM0DIALYSIS)提供主动、人文、精细的优质服务,用白衣天使的关爱之心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生的希望(HOPE)。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积极打造“快速、温暖”的“中风1-2-0急救头等舱”服务项目,通过便于记忆的“中风120”院前快速识别策略、联网提前预警、随车检查宣教、院内无缝对接、多科室并联运行等措施“提速”救治流程,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人文医学知识培训,使得急救流程中的沟通更有“温度”,提升病患就医体验。

嘉定区安亭医院围绕“延伸信息、延伸关系、延伸服务”理念,打通医院-社区-家庭之间的护理服务鸿沟,构建以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协作的延伸护理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从医院回归家庭过渡期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华东疗养院创新开展“3+3”导诊服务,即“陪护制+预约制+错峰制”结合“全流程智能导检系统+移动智能导诊系统+微信实时定位导诊系统”,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精细化导诊服务,规范了诊疗流程,提高了诊疗效率。

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探索适合康复医院患者安全的管理模式,打造“可移动的安全标识+防跌倒规范+人文关怀流程”防跌倒管理体系,为康复患者筑起全方位安全屏障。设计带有患者安全的标识病服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创新信息融合,便捷医疗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在医联体内推行 “1+1+1”专享网络预约通道服务,通过预留号源、共享信息,打造会诊、转诊“直通车”,引导居民基层首诊,促进分级诊疗秩序形成。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将档案查询、风险评估、专家咨询、就诊预约、科普资讯及互动社区等服务功能集成到“明眸APP”中,直接解决服务对象防治、就医、咨询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家长身边的“视力管家”。

松江区中心医院开发“慢阻肺移动互联网分级诊疗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区内“医院-社区-家庭”三级慢阻肺防治模式,实现“早防早治、分期诊治、双向转诊、全程监管、同质服务”的全程管理,助力分级诊疗。

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领探索“互联网+护理”模式,打造“天山美小护”社区居家照护互联网服务平台,疏通居家护理需求与护理服务能力提供之间的渠道,形成“线上接单、线下服务、平台管理”的闭环护理服务供应链。

徐汇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基于区内中山、六院两个医联体的卫生资源优势,打造全专云平台,专线网络覆盖全区,实现家庭医生、专科医生在线联合诊疗,健康档案、诊疗信息无缝对接,构建一体化的医疗协同和全程健康管理。

资料来源:文汇报

(图:上海发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疗,名单,品牌,患者,服务,护士,社区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