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医耗采购将回归临床路径 顶级大咖探路医耗采购新趋势

2019-07-25   望海供应宝

行业顶级专家就“支付背景改革下医耗采购趋势”展开了充分、深入的探讨。

新医改步入第10个年头来,“DRG支付”俨然成为医疗行业最热门的话题。面对医保支付的天花板,医院运营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医用耗材的采购模式也悄然发生变化。如果把时间看做进度条,2019年则是按下加速键的开始。

“加速”一方面指的是国家医耗改革节奏的加快。6月18日,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明确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用耗材的采购及遴选管理。

另一方面,各地的探索也步入快车道。与药品不同,耗材改革省市一直走在国家的前列,呈自下而上的改革脉络。6月15日,北京打响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第一枪,明确实施医用耗材联合采购,腾出费用空间。而早在2019年年初就有不少省市开始尝试高值耗材医保局谈判,陕西联盟等几大联盟在采购领域更是探索不断。

7月20日,北京东软望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段成卉、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才有、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药事处处长颜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总会计师王成、河南省人民医院总会计师李建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工程处处长许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装备处处长张璐璐等行业顶级专家就“支付背景改革下医耗采购趋势”展开了充分、深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是医院精益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手段

“现代化医院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医院通过信息化工具提升管理效能将是必然趋势。”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才有从行业发展趋势出发,以数据价值为主线,剖析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都将在供应链精细化管理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借助数据的支撑,分析改善流程,促使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实现最大价值。”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才有

实际上,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医院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更让“精益管理、医耗的合理使用”走向可能。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药事处处长颜冰强调,医院信息化建设应涵盖采、供、销以及医生使用等各个环节,实现对医耗采购、使用的全方位统计与监测,清晰了解每个科室每类耗材的使用情况、每个医生每类耗材的使用情况,通过横向科室医生间对比、纵向历年使用数据对比,及时发现问题,推进医耗的合理采购、合理使用。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药事处处长 颜冰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的力量正变得无可替代。“信息化已融入我们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我们的财务系统、供应系统、乃至成本核算系统,没有信息化的支撑,是寸步难行的。”河南省人民医院总会计师李建军在强调信息化重要性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建设不能脱离医院的管理实际。“信息化是基础,支撑DRG等管理工具更好的发挥效能,从而推动医院内涵发展、精益发展”

河南省人民医院总会计师 李建军

二、降低耗材采购价格的当务之急是挖掘优秀的国产替代品

现阶段医保制度的三大“宝剑”,总量预付、DRG及带量采购,每一个都剑指“降价”。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确定了按照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随后12月6日,11个城市的国家集中采购正式议价,确定了31个药品品种的采购厂家及采购价格,15个中选品种平均降幅达52%,最高降幅为96%。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药事处处长颜冰非常看好现在医保局的采购方式。“医保局相对独立,也非常强势,议价能力更强,今年药品4+7采购就有一定成效。但医用耗材采购价格的降低则还有一个大前提,即是像药品一样有一致性评价作为基础,因而当下医用耗材价格下降的当务之急就是挖掘优秀的国产耗材”。

“从整个管理层面来看,最大的降本动力就是支付制度改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工程处处长许锋则基于支付改革的视角,分析了医耗采购的发展方向。“综合DRGs与总额预付制两种支付方式,精益采购已成为医院发展战略中不可忽视的环节,降本压力之下,也对医用耗材的质量、安全、有效、及时供应提出更高的要求。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工程处处长 许锋

三、医耗采购最重要的不是“低”而是“优”

“从国外的先进发展经验来看,美国盐湖的GPO模式非常成功,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优采,不买最便宜的,只买性价比最高的”,北京东软望海科技有限公司CEO段成卉结合盐湖GPO的优势与香港医管局的发展数据,大胆预测优采将是未来医耗采购的大势所趋。从香港医管局公布的数据看,药品只占到医院全年支出的5%,医用材料也只占到4%,加一起还不到10%,可见优采有多大的空间和动力。

北京东软望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段成卉

谈及优采的发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总会计师王成认为优采应该分阶段实现,第一个阶段是价格的公开透明,让医院能够清晰了解每类耗材的平均价格水平和最低价格水平,同时需要行业内大量的相关方加入到价格透明的体系中,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及科学性。第二阶段则是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大数据结合,优选治疗效果最好,价格水平低的医用耗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总会计师 王成

同样立足临床治疗效果,聚焦医耗优采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装备处处长张璐璐也分享了她对优采的思考与理解。她认为,在医耗采购的选择及合理使用方面,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临床路径。脱离治疗效果谈采购,是没有意义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装备处处长 张璐璐

实际上,无论是采购选型的依据还是医耗的合理使用,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同时,医耗的采购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点上有很大差异,且行业内公开透明的价格参考数据极度缺乏,在此背景下,采购寻源就显得异常重要。相信,未来,医耗的采购,最终还是会回归临床,回归治疗效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耗,采购,大咖,耗材,数据,价格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