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至中局 企业医院改革未来向何处去? (上篇)

2019
07/09

+
分享
评论
靳扬
A-
A+
笔者准备围绕医疗机构改革方向和改革后如何实现发展两个重要问题,结合工作经历,对近年的观察做一些总结。

尚未完成改革的医院有哪些出路?已经完成改革的医院如何弯道超车实现快速发展?

如今距离“改革大限”已过去半年,大多数中央企业所属医院已基本完成改革或正在按照上报方案推进改革工作,部分央企下属医院因改革存在问题或困难较多,被允许在“三年过渡期”内完成改革工作。此外,大多数地方国企下属医院仍在摸索下属医疗机构如何妥善完成改革。笔者准备围绕医疗机构改革方向和改革后如何实现发展两个重要问题,结合工作经历,对近年的观察做一些总结。

回望2016年,随着《国务院关于印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19号)出台,国有企业剥离医疗机构改革工作拉开了序幕。随后,国资委等多部委陆续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国资发改革〔2017〕134号)、《关于做好2018年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资厅发改革〔2018〕11号)、《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改革〔2018〕25号)等一系列文件,逐步明确了国有企业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工作要求和指导路径。按照计划进度要求,各中央企业应确保在2018年底基本完成医疗机构深化改革任务。

根据文件工作要求和指导路径,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可通过:1.移交地方管理;2.关闭撤销;3.资源整合;4.重组改制四条路径完成深化改革任务。目前四条路径均已有“吃螃蟹者”,以史为鉴,各条路径均存在比较明确的优缺点。

第一,移交地方。移交地方政府或高校,纳入地方卫生区域规划,解决医院职工事业编制和事业经费,与地方政府办公立医院一视同仁,是企业医院最理想的归宿,也是政策文件一贯鼓励的改革路径。但囿于地方财政经费和事业编制难以解决,现实可行性较小,实际选择此路径的有长春市第一汽车厂职工医院(现为吉林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北方置业集团北京北方医院(现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院)、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总医院(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等机构。就改革结果和后续发展来看,业内存在不同评价和声音。

第二,关闭撤销。对运营困难、缺乏竞争优势的医疗机构,建议是关闭撤销并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此路径主要针对没有发展提升空间和运营困难的医院,但医疗工作者专业性强、社会地位较高,强制关停和分流安置容易引起职工反对甚至激起社会矛盾;加之在偏远地区、厂矿地区等医疗服务严重缺乏的地区,为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职工家属医疗服务需求,改革主体与被改革主体都会慎选此项。关闭撤销者一般是卫生站、社区服务中心等小型医疗机构,罕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被关闭撤销。

第三,资源整合。国资厅发改革〔2018〕25号文中指定六家中央企业可参与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的资源整合,分别是国药集团、华润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和国投(集团),支持通过资产转让、无偿划转、托管等方式对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专业化运营和集中管理。纳入以健康产业为主业的央企平台,解决投入渠道和人事机制,可保留医院经营属性、职工身份、土地性质,融入行业主流按照主营业务发展,医院上级投入、业务发展、职工职称晋升、医院科研工作均能得到平台体系保障。先交给央企平台稳妥完成改革过渡,再根据医院发展情况择机完成改制工作,是本轮改革的主流方式。目前选择此方式的央企较多,如东风汽车集团、中国铝业集团、中国中车集团、葛洲坝集团、汉江集团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另就笔者工作经验而言,若由双方集团层面牵头组织整体改革工作,成建制的进行改革,能够极大提高改革工作推进效率,避免医院在改革工作中既是被改革者又是改革推动者的尴尬处境和由此带来的工作效率低下。

第四,重组改制。文件指出应“引入专业化、有实力的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优先改制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目前业内有实力参与到医院重组改制工作的企业或基金比较多,有中信集团下属中信弘慈、中信新里程;六平台之外的其他国企,如北大方正集团下属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宝石花医疗集团、各省国资委成立的区域医疗集团,以及民营投资公司如复星集团、晋商集团等。此外还有一些看好医疗领域的上市公司如和美医疗、国际医学、恒康医疗、宜华健康等,近几年并购数量和投资作价双双走高,但还有些跨界投资医疗机构的上市公司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从去年开始上市公司投资医院的退出案例逐渐增多。

综上所述,企业医院在选择改革路径时,第一优先选项仍然应当是寻求移交地方,但应注意取得地方事业编制和财政资金支持,与政府办公立医院取得相同身份和待遇,否则在后续发展上可能会沦为“二等公民”。次优选项是资源整合与重组改制,但要注意审慎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在改革工作中要注意做好资产审计评估、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等各项“规定动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程序完成改革任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职工和医疗机构应有的权益。

选择改革路径只是医院改革的第一步,接下来医疗机构还面对着如何发展的深刻问题,这也是医院改革真正面临的重大考验。限于篇幅,计划在下篇写一些个人见解,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企业医院,中局,上篇,医疗,医院,改革,机构,路径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