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基层医疗信息化服务怎么走?看祥云县人民医院“破解”之法

2019-07-10   健康县域传媒

近年来,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基层医疗信息化,打造服务县域医改新模式。

见习记者:武多先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借助“互联网+”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发展机遇,强化县域医院的医疗信息化服务水平成为趋势。在此,各地县域医院纷纷力争实现“上下联、信息通”,主动搭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近年来,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基层医疗信息化,打造服务县域医改新模式。

01

主动搭建医疗信息化

2017年11月印发《祥云县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组建以县人民医院牵头,县中医医院、县妇计中心、县疾控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成立理事会,组建了办公室,实施以医保打包付费为抓手,信息化建设为纽带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联动改革,推动分级诊疗政策的有效实施。

《健康县域传媒》记者了解到,在明确了医疗信息化服务的建设目标之后,祥云县人民医院主动搭建医疗信息化,每年投入约1000万,整体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进程,全院布置应用系统70+个,涵盖行政管理、临床应用、各类接口、互联网应用等。

2019年,为实现信息化促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制定了《祥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对乡镇卫生院实施人、财、物统一管理。还为此制定了建立“八个机制”,实现“十个统一”和保持“四个不变”。

现在,祥云县人民医院已实现医院数字化设备互联互通,全面实现医疗服务全过程信息化,医疗管理全方位数字化,医疗成本运营分析数字化,医院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电子病历智能程度达到国家标准4级水平,在预约挂号、患者管理、缴费管理、退费管理、查询、自动对帐等方面,实施互联网+微信应用。

另外,祥云县人民医院实施互联网+医疗服务,建立了“六个中心”,即心电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慢病健康管理中心,并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新型县域医疗有效服务模式,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促进资源共享。

同时,在提高基层服务能力的同时,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促进分级诊疗。

祥云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东部,距离州府46公里,是滇西交通枢纽。祥云县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随着医疗服务能力的增强,已辐射到周边县市约100万人,较大的人口数量,使得祥云县人民医院在基层医疗服务上,必须打好慢病健康管理的“持久战”。

当前,慢病管理战场主要在基层,祥云县人民医院对此研发建立县域慢病健康管理平台系统,通过HIS、LIS等系统多途径获取居民体检、住院、门诊等基础信息,将符合管理的对象纳入项目管理。

系统支持管理对象建档、随访等应用,支持院内系统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系统互联互通,并实施数据上传、集成、分析等;通过建立全面的居民健康信息或对已有信息进行完善和补充,确保慢性管理中心科学、规范地开展管理工作。

不仅如此,在信息化建设的推行下,2018年祥云县人民医院还积极创建“五个中心”,即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和危重儿童救治中心,构建了县域内快速、高效、覆盖全县的危急重症医疗救治体系,优化了救治流程,形成县、乡、村一体化区域性协同急救网络,提高县域危急重症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患者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提高人均寿命。

2017年开始,又由政府主导,县卫健局指导,县医院牵头,投入1000多万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协同信息化网络系统,推进县乡医疗服务协同信息一体化,在2019年3月份全面建成。

随即,祥云县人民医院开启了医院现代化的建设进程。

02

牵头共筑“祥医梦”

祥云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2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发展成为集医疗、急救、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医院,已成为区域性医疗技术服务指导中心,2018年积极申报三级医院评审达标验收。

目前,祥云县占地120亩;业务用房10万平方米;职工1257人;省级重点学科9个,分别是:神经内科、感染科、麻醉科、呼吸内科、护理、骨科、消化内科、儿科、眼科;临床医技科室45个;教研室11个。

截止2018年,祥云县人民医院服务门急诊69.33万人次,服务住院4.55万人,住院手术13519台次。其中,平均住院日7.03天,医药结构比为71.3:28.7。县外转诊率3.32%。

结合祥云县人民医院的这些优势,他们在搭建自身信息化建设外,还积极发挥县域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牵头作用,推动县域信息化的建设。

目前,共研发县域医共体HIS医疗业务系统、移动医疗系统、可视化电子处方系统、卫生信息统计系统、EMR电子病历系统等28个智能信息系统项目。

祥云县人民医院建立医共体大数据平台实现互联互通;通过实施县乡村三级数据互通及信息共享;改造升级基层医疗机构数字化系统,实施区域医疗资源规范诊疗及协调共享;建立统一共享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施诊疗信息连续性记录共享;实施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互联互通,优化服务形式达到科学化管理;建设县乡村一体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县域优质资源向基层的延伸。

为实现其“顶在前面,干在难处,同心共筑祥医梦”的愿景铺开了道路。

03

助力县、乡、村三级双向转诊

自2013年以来,祥云县人民医院建立了与乡镇、县、州、省各级医疗机构医疗业务联盟,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双向转诊,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值此,祥云县人民医院借助在县乡医疗系统互联互通,为建立县乡村三级双向转诊平台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更打通了转诊通道及流程,方便患者上下转诊。

关于双向转诊实现功能,主要通过HIS系统互联互通将转诊申请发往需要转院的医共体成员单位,并实现医疗信息在线实时调阅查看。目前已经实现的功能有:集成医生工作站双向转诊功能、医共体成员单位双向转诊申请单、转诊确认反馈、转诊病历资料共享调阅、转诊住院病历共享调阅。

比如,当卫生院遇到疑难病例需要转诊时,在系统内将患者信息通过信息平台传输到县级医院,县级医院接到转诊预约后,及时安排专家诊治或安排床位进行住院治疗;县级医院对病情平稳的康复期患者下转至各乡镇康复治疗,上转下转患者均可实现病例数据上下调阅查看。

另外,还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加强监管提高基层医疗质量。

他们重点以人工智能应用为手段,依据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和合理用药指南,利用互联互通大数据平台,将单病种、临床路径、DRGs等模块应用及处方审核、检查检验结果审核融入基层医生的诊疗服务全过程,提高诊疗的规范性。同时录入住院医生宝典医生用药宝典、病种宝典、治疗方案宝典、辅助教学,方便基层医生查阅,提高诊疗能力。

在从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及应用为手段中,开展大健康管理。实现系统内管理数据,及时掌握基层群众个体健康信息,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和控制,最大限度降低健康危险因素,降低慢性病至大病发生率,有效促进从“治病”向“防病”转变。

顺理成章地理顺了就医秩序,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不出省、康复回基层”的改革目标。

04

协同信息一体化建设成效

祥云县人民医院快速行动,目前在协同信息一体化建设上已经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

其一,建立了县域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实现互联互通,数据信息共享;其二,建立了统一共享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诊疗信息连续记录,开展大数据分析逐步实施大健康管理;其三,在提升基层信息化水平、促使基层信息标准化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服务水平及服务能力;其四推进县域综合医改的有效实施,有效促进县、乡、村一体化协调发展,推动分级诊疗政策精准落地。

结合当下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在分级诊疗推动下的就诊模式下,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必走之路。

祥云县人民医院紧跟趋势,全方位提升医疗信息化服务水平,造福一方。信息化的打通,必然会为当地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带来更好的效益,也为其它医院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疗信息化,基层,破解,医疗,县域,转诊,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