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青年医生猝死的背后 谁能“救”他们?

2019-07-03   健康县域传媒

6月30日,北京同仁医院32岁眼科医生王辉突然离世。

所有的悲欢都已化为灰烬,当悲剧已经发生,任世间哪一条路,我都不能与你同行。杀死你的“凶手”,该怎样处置?

见习记者:武多先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6月30日,北京同仁医院32岁眼科医生王辉突然离世。

一直被称为科里最优秀青年之一的他,在家中突发心脏骤停,在送至朝阳医院急诊奋力抢救3小时后,他匆匆离去,最终在生命的刻度线上,留下了令人遗憾的痕迹。

王辉去世后,家人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决定将他的角膜捐出,意味着他为自己所热爱的光明事业献出了全部。

医院里领导、同事听此噩耗,无法接受此般现实打击,为王辉举办了一场追思会。追思会上座无虚席,那些曾与他朝夕相处的“战友”们,有的刚从手术阵地下来,还带着手术帽,有的早已泣不成声。台上追忆他的领导、同事们也总是忍不住哽咽,一提到王辉的名字,就讲不下去话……

当问及身边一位医生与王辉的关系时,他说,“我们私下是很好的朋友,我们俩今年都32岁,王辉突然离开,我总以为他只是睡着了。”此情此景,作为一名在现场的记者来说,亦热泪盈眶,为这位青年才俊感到惋惜。

今天,在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上,推送了这样一条消息【今天,一起发条微博,致敬#生命最后的馈赠#】,其中,第一张图片就是王辉。

网友对此,纷纷致敬。

那么,像王辉这样的青年医生猝死事件,是第一次发生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6月4日,浙江嘉兴第一医院皮肤科医生陈怿查房时昏倒,再未醒来,41岁。

2017年6月28日晚,浙江邵逸夫医院规培医生陈德灵猝死在宿舍,26岁。

2017年5月30日,湖南省娄底乡村医生郑太红出外诊中猝死,43岁。

2016年3月1日,江西省萍乡市医院胆外科医生石鹏工作时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32岁。

2016年1月2日,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病理科主任医生王哲慧突发心源性猝死,45岁。

2015年8月16日凌晨,北京301医院骨科副主任、脊柱外科主任张永刚,突发心脏骤停,51岁。

2015年7月8日凌晨,中日医院外科ICU医生宋韩明在值班时猝死,32岁。

……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并未完全统计)

对于猝死(Suddendeath,SD),世界卫生组织(WHO)做了如下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猝死,已经被认为是人类最严重的疾病。

尽然常言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可当筵席已散,众人走远,暮色深浓时,所有的人和事,都无从再辨认,也无处再相逢。

猝死的青年医生,对一个家庭来说,这是100%的打击,无处可逃,对医学界来说,同样是巨大的人才损失。最后,我们只能徒留叹惋、追忆。

01

医者猝死年龄呈年轻化,

医者亦是患者

这些年来,年轻化三个字似乎跟各种疾病的关系都很“要好”。比如经常会看到胃癌呈年轻化、肠癌发病呈年轻化、抑郁症呈年轻化……

现在,医者猝死也呈年轻化。如果单一的按照现在比较公认的平均寿命72岁来计算,20多岁、30多岁、40多岁猝死的医生,也仅仅刚刚走过了人生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

可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医生这一群体总被定位在主导地位,时常受到负面新闻的影响,他们的生存环境并不友善。但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是父亲、妻子、子女,只不过“医生”这份职业赋予了他们救死扶伤的使命,同时,也带给了他们较高的关注。

当我们生病时,医生会给我们很多治疗建议,可有数据却显示,很多医生自己的身体,也不健康。

2018年,印度医生协会(IMA)搞了一个研究,研究发现,医生的平均寿命59岁,远远低于普通人的寿命72岁,差距竟有13年。

对比国内,中国医生的健康状况同样令人堪忧。

2016年《中国医生健康指数调查报告》中显示,63.6%的医生健康指数不及格,78.2%的医生饮食状态不健康,大部分的医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医生,健康状况尤为悲惨。

今年,健康界智库面向中国公立及民营医院医师群体,收集了1395位医师的有效问卷调查,编纂成的《2019中国首个医师体质健康状况报告:这个群体医师属于猝死“重灾区”》中显示,30-40岁是中国医生猝死人群中概率发生最高的人群。

(图片来源:健康界智库)

对此,有研究者推测,医生早逝的原因有很多,离不开医生的工作性质,包括长期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不健康,运动量不够等。其中,工作繁重,是医生最致命的杀手。

此外,医院又是传染病毒最多的地方,作为医生,每天要接触很多病人,他们自身被疾病感染的几率都要高于常人

不仅如此,有的医生当发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出了问题,贸然采取“医者自医”的措施

但毕竟术业有专攻,比如外科医生的内科疾病仍需专业的内科医生来诊治,反之,只能延误病情,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这对医生自己来说,更要认识到“自己也会是一名患者”。

02

关注自身健康,让猝死越来越少

面对青年医生猝死的话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答案大概有不休息、超负荷的工作等等,似乎不用说就都能猜得到。这样看来,提出这个问题,有些可笑。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意味着中国的病患同样占据着庞大的数字。每每进入医院,不论哪个科室门前,一眼看去,都是满满的患者,甚至不分节假日,而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又使得疑难杂症病患数量不断增多。

除了日常的医疗救治,医生要为疾病的变化做各种探索和努力,也占据了医生相当一部分的时间。

在这个时代里,青年猝死事件屡现报端,猝死群体并不仅限于医生,还有各行各业的销售、媒体从业者等。可见,总有人早早的付出了生命,或长或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生,青年,猝死,健康状况,王辉,疾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