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些后 蚊子终于不再叮我家宝宝了!丨夏季专题
正式进入夏季,除了跟随夏季一起到来的阳光之外,当然还有那一群 “嗡嗡嗡”的蚊子。
如果蚊子叮的是我们大人,自己忍忍也就好了。最让宝妈宝爸焦虑的是,自己家宝宝被叮。
小宝宝对蚊子的叮咬反应比成人大,被咬之后身上起的包又大又红。
有的宝宝甚至对蚊子过敏,被咬过的地方会肿得像馒头一样,甚至出水泡流水,不当心就会发炎留疤。
每当这时,宝妈宝爸们肯定在想,有没有什么好用的驱蚊方法能防止孩子被咬?
宝宝比大人更吸引蚊子
蚊子有着发达的感受器官,可以靠辨别二氧化碳气流的方向来锁定目标。
婴幼儿新陈代谢快,排出二氧化碳多,自然是首当其冲被蚊子找到。
除了二氧化碳的气流,蚊子还会靠气味寻找目标。汗液中的化学物质如丙酮、辛烯醇、乳酸,也是蚊子最喜爱的。
所以夏季在家的时候,可以开空调,把室内温度降下来。宝宝流汗少,吸引的蚊子就少。
而在外出时,除了长衣长裤这种物理驱蚊方式,还可以给暴露在外的皮肤,涂抹婴幼儿专用驱蚊剂。
那么问题来了,宝宝专用驱蚊剂应该怎么选择?
宝宝用的驱蚊产品,要这么选
首先,含标有“XX菊酯”的产品尽量避免使用。
这类产品都添加了“除虫菊酯”,这种有毒成分,对孩子有明确危害。
其通过直接接触和吸入进入体内,对人体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尤其是对婴幼儿可能造成神经障碍。
其次,很多家长喜欢“纯天然”驱蚊成分,例如:柠檬桉树油(OLE)、香茅油。
但是这类产品可能并不适合婴幼儿。精油味道浓烈、挥发性大,可能会刺激婴幼儿的呼吸道。
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些植物精油中大多存在着已知的人类过敏原,容易引起婴幼儿的过敏。
目前为止,美国疾控中心(CDC)推荐的天然驱蚊成分,只有柠檬桉树油(OLE)和柠檬桉树油提取物(PMD),而且明确建议三岁以下不可使用
图片来源:美国疾控中心(CDC)-预防虫蚊叮咬指南(美国)
除此之外,下面4种驱蚊成分,也是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推荐,小宝宝们也可以安心使用:
图片来源:美国疾控中心(CDC)-预防虫蚊叮咬指南(美国)
1、避蚊胺(DEET)
避蚊胺从1946年就开始使用,是现在市面上使用最广泛的有效驱蚊成分。
对皮肤和眼睛有一定的刺激性,有微毒,不小心吞食会引起急性轻微中毒。
避蚊胺使用建议
所以避蚊胺在使用上有一定安全要求,但是只要正确使用,这方面的安全隐患大家不用过于担心。
2、驱蚊酯(IR3535)
驱蚊酯没有明显毒性,与避蚊胺相比更加安全,但是驱蚊效果就相对不够理想了。
根据《英国医学杂志》2002年发表的实验报告:20%浓度的避蚊胺驱蚊约4小时,6.65%浓度驱蚊约2小时,而7.75%驱蚊酯只能驱蚊半小时。
3、埃卡瑞丁
埃卡瑞丁的使用历史相对较短,由德国的拜耳药厂于1998年研制。
但是驱蚊效果还是可以保障的,而且毒性低,对皮肤无刺激
只是国内驱蚊产品用的很少。
4、2-十一烷酮(IBI-246)
2-十一烷酮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驱蚊剂,从番茄中提取而来。虽然是新成分,但驱蚊表现一点不逊色。
有研究表明:2-十一烷酮的驱蚊效果和避蚊胺相当,甚至更优于后者。
浓度7.75%的2-十一烷酮驱蚊时长可达到5小时,而浓度相近的避蚊胺(6.65%),驱蚊时长仅仅2个小时。
在安全性方面,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上注册的相关文件指出:2-十一烷酮在消化道摄入和呼吸道吸入时都没有明显毒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