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常见问题解答——足踝外科专家宋斌科普系列
踝关节扭伤属于常见的运动损伤,即“崴脚”,容易出现在各项运动过程中,如篮球、足球等,同时,如果学生在下楼梯、走不平整路面时不小心,都很有可能导致踝关节扭伤。
其主要是指人体踝跖屈位,足部突然往外或者往内翻转,给踝关节内侧、外侧韧带带来巨大张力而造成损伤,患者大多伴有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皮下淤斑等多种临床症状,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本文就将就常见的问题带大家了解踝关节扭伤的相关知识。
踝关节扭伤怎么处理?
出现踝关节扭伤后,应遵循“PRICE”的处理原则:“P”(protect)保护、“R”(rest)代表休息、“I”(ice)代表冰敷、“C”(compression)代表加压、“E”(elevation)代表抬高患肢,具体的做法如下所示:
1.保护
损伤发生后立刻停止运动,保护受伤的肢体,不要强迫从事体育运动,对于伤员发生意识障碍时旁边的人要立刻判断伤者的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脉搏是否正常,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而不是强行改变患者体位或者随意移动患者,造成进一步损伤
2.休息
休息是治疗踝关节扭伤的前提,应尽可能减少踝关节位置的承重,严重的情况下可借助轮椅、拐杖等助行器械,同时,也应用石膏等医疗物品将踝关节固定,确保受伤的韧带有充足的时间恢复。
3.冰敷
冰敷是踝关节扭伤时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冰袋、冰块等,急性踝关节扭伤后可立即冷敷。
但冷敷只适用于扭伤后的48小时内,每次冷敷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间隔约20分钟,在冰敷的过程中,应仔细观察踝关节位置的局部皮肤,避免冻伤的情况。扭伤48小时之后,可使用热敷的方式,以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4.适当加压
适当加压是指借助绷带、弹力绷带、管型夹、加压长筒袜等物品,减轻患者踝关节位置水肿。
踝关节扭伤之后,淋巴、损伤位置血液均会淤积,通过适当加压的方式,可缓解水肿问题,促使静脉血流回心脏的同时,避免水肿压迫机体神经末梢的现象,从而减轻疼痛。
5.抬高患肢
根据患者踝关节损伤的情况,适当抬高患肢,以达到缓解肿胀的目的。
将患肢提高到心脏水平面之上,促使肢体静脉血流的增加,提高末梢神经的压力。同时,如果患者疼痛较为严重,可加入适量的止痛药。
什么样的扭伤需要打石膏?
踝关节的损伤归结于软组织损伤,实际上是有很多个韧带的,如果肿胀严重,或者明确有哪一个韧带的压痛,或者踝关节的松弛,要及时的用石膏固定。因为韧带都很短,早期不固定容易松弛,出现关节不稳定。
一旦踝关节不稳,在行走或运动时踝关节极易扭伤。长期关节不稳也容易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退变等,从而导致踝关节慢性疼痛。所以如果踝关节损伤较严重,甚至有骨折、骨裂的出现,则需要用石膏固定。
为什么有的踝关节扭伤不容易好?
关节有扭伤、跌伤、拉伤,里面的软组织(软骨、韧带)多少都会受到损伤,软组织损伤局部就会出现肿、酸痛、弯曲活动受限等现象,软组织再生能力弱,自身修复慢。
如果早期没有采用正确的治愈原则,或是需用石膏固定却没有进行固定,又或者说是病变程度较重,此时自愈的时间就要长得多,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平时的过多活动,尤其是强行锻炼弯曲关节,更容易造成软组织的损伤,从而造成踝关节扭伤长期无法康复。
踝关节韧带撕裂如何治疗?
踝关节韧带撕裂就是踝关节扭伤较为严重的一种,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保守治疗:采用一般踝关节扭伤的处理方法,打石膏进行固定。
急性期应予以冰敷、加压包扎、休息(患肢制动)和抬高患肢;疼痛减轻后可尝试踝关节主动活动,逐渐负重行走,并进行肌力练习;疼痛消失后可进行肌力练习和各种功能性运动。另一种就是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踝关节韧带修复手术。
踝关节韧带修复手术是什么样的?
传统的韧带修补手术包括以下步骤,以外侧韧带撕裂为例
第一步
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在患侧大腿上1/3处用止血带;
第二步
在外踝前缘做一个长5cm的弧形切口,分离相关结构,辨别损伤的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
第三步
将同种异体肌腱修剪至合适大小,在腓骨上钻孔,将肌腱导入腓骨隧道,拉紧跟腓韧带的人工肌腱,将此人工肌腱取合适大小并固定在骨膜上,以此修复重建韧带。(若韧带不是从止点撕脱,则可进行直接缝合)
第四步
冲洗伤口后缝合,用石膏托将踝关节固定在轻度跖曲、外翻位
关节镜微创韧带修补术
目前临床出现了关节镜微创韧带修补术,手术伤口小、恢复快、效果好,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宋斌医生从2010年开始从事踝关节损伤的微创治疗积累了非常多经验。
图为宋斌医生施行的关节镜的手术切口只需要0.5厘米的2-3个小口
手术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首先是需要戴辅具,虽然韧带被接上了,但术后戴辅具有助于韧带更好的愈合,减少韧带的张力;其次是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如平衡训练或本体感觉训练以及力量训练;此外还可以每天进行热敷,每天多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不要过度劳累。
康复训练
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踝关节的再次损伤,要注意保护踝关节,术后一段时间要尽量减少康复训练之外的运动量,量力而为,防止过度使用或错误使用,造成韧带的二次撕裂。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崴脚?
注意尽量在平坦的地面上活动,在障碍物很多或很滑的地方行走活动时,应格外小心,谨防滑倒。尽量避免穿着高跟鞋。穿着一些平跟、舒适的鞋子,尤其运动中,一定要选择适合该项运动的运动鞋穿着。当鞋底磨损或鞋跟单侧出现磨损而变低时,应及时更换。 运动前做好适当的热身以及牵伸,且最好每日进行适量牵伸,以维持良好的柔韧性。避免在疲劳或身体不适(如疼痛)时运动。如有需要,活动前进行肌内效贴布贴扎或佩戴支持性护具,以增加踝关节稳定性。 如有时间,每日进行适量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以增强周围肌肉对踝关节的保护作用,预防崴脚。
专家简介:宋斌医生,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长期从事运动医学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尤其在下肢运动损伤的诊断以及关节镜治疗方面具有较深入的研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