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Nature》:中科院重磅成果 有望抑制肺癌转移!

2019-06-28   医界科普

研究者们此次的发现为肺癌转移的诊断提供了首个生物标志物,通过对于这一标志物的观察,将可以更早发现肿瘤的转移。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也最恐怖的癌症之一,尤其在中国。

据今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癌症报告,2015年(统计报告登记数据滞后3年)我国发病人数最多的癌症就是肺癌,超过五分之一的癌症患者都是肺癌的“受害者“,几乎两倍于第二名的胃癌。

同样,在癌症致死人数中,肺癌也是牢牢占据第一名。

根据柳叶刀2018年发布的数据,肺癌的五年生存率还不到20%.

癌症之所以如此致命,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癌症的转移性,据统计,癌症转移导致95%的癌症死亡,往往好不容易治疗好了一个部位,癌细胞却又鬼鬼祟祟跑到了另一个部位,治疗又得重新开始,倘若发现不及时,往往会酿成悲剧。

而今日,在由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杨巍维博士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国辉博士研究组合作发表于《Nature》的一篇研究中,研究者们进一步探索了癌症转移的机制,并为预防肿瘤转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通常来说,原发性恶性肿瘤可以通过手术、放疗以及化疗等传统疗法进行较为有效的治疗,然而,通常也就止步于此了,这些传统疗法对转移性肿瘤的作用有限。

因此,了解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有助于为早期发现肿瘤转移提供生物标志物,并且帮助研究者开发干预转移的新策略,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预后。

癌细胞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就是不正常的代谢,其会为自身重新编程代谢以支持它自身的生长及增殖,研究者们就是要探究这种代谢失调与肿瘤转移之间的联系。

UDP-葡萄糖脱氢酶(UGDH)是糖醛酸途径中的限速酶,它催化UDP-葡萄糖生成UDP-葡萄糖醛酸并参与糖胺聚糖的生物合成。

研究者发现,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激活后, UGDH在酪氨酸(tyrosine)473处被磷酸化。磷酸化的UGDH与HuR结合并将UDP-葡萄糖转化为UDP-葡糖醛酸,它减弱了UDP-葡萄糖介导的HuR与SNAI1 mRNA结合的抑制,因此反过来增强了SNAI1 mRNA的稳定性。

SNAI1可以编码产生Snail蛋白,这一蛋白会引发上皮与间质的转化,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肺癌转移,可通常情况下SNAI1 mRNA会被细胞中的一种酶降解,在被UGDH“强化”后,其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可以“生产”足够多的Snail蛋白,也就达到了促进癌症转移的效果。

结合临床数据分析后,研究者们发现较低的UDP-葡萄糖水平与肺癌的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他们观察到转移性肿瘤中的UDP-葡萄糖水平远低于原发性肿瘤。远端转移患者的UDP-葡萄糖水平远低于无远端转移的患者,肿瘤组织中UGDH Y473磷酸化水平高的患者转移率较高,预后较差。

研究者们此次的发现为肺癌转移的诊断提供了首个生物标志物,通过对于这一标志物的观察,将可以更早发现肿瘤的转移。

这一成果也许可以为预防肿瘤转移或癌症患者的预后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对于其他研究者而言,也提供了一个看待肿瘤代谢标志物的新视角。

研究者资料

杨巍维,博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

李国辉,博士,中科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小分子药物与蛋白质工程设计方面的研发工作。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340-y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7)33326-3/fulltext

http://zhzlzz.yiigle.com/CN112152201901/1112241.htm?locale=zh_CN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Nature,中科院,肺癌,葡萄糖,癌症,肿瘤,转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