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仲駿教授科普系列

2019-06-17   杏林帮官媒

什么是三叉神经痛?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什么优势?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可谓天下第一痛。平均年患病率为4.5~28.9/10万人,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为主,年轻人和儿童较少出现,发病率随年龄增增长呈上升趋势,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

三叉神经痛的痛感 

三叉神经痛通常是单侧面部疼痛,以右侧多见,多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的体感分布区,以上颌支和下颌支多见,少数可累及眼支。三叉神经痛的特征是疼痛呈周期性、短促、电击样、起止突然,半数以上的患者在面部存在“触痛点”,即“扳机点”,多位于牙周、口周、上腭、颊部黏膜等部位,可由咀嚼、刷牙、洗脸、刮脸、说话或触摸受影响的皮肤区等非疼痛刺激触发。通常情况下,疼痛发作持续数周或数月,随后是持续数月到数年的无痛期。随着疾病的进展,三叉神经痛发作的频率逐渐增加,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发作间歇期越来越短。

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患者

手术治疗

神经调节治疗

放射治疗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有些患者在发病初期服用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有效,但一段时间后药效逐渐减弱且副作用不断增加。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的出现避免了开颅手术,在很大程度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一经问世便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PBC是在X线引导下,从患侧口角旁穿刺,通过一个鞘管将一个微球囊经卵圆孔导入Meckle’s腔(三叉神经的半月节),然后缓慢注入对影剂充盈球囊,压迫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而最大程度地保留三叉神经的感觉纤维,术后疼痛即刻缓解率在95%以上。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的优势

对于药物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目前多采用PBC治疗,尤其对于高龄患者更有优势。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操作技术较为简单、病人耐受性良好,在全麻下接受整个手术,过程中几乎没有疼痛和不适感,手术时间短,平均10分钟(不包括麻醉诱导和苏醒),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无皮肤切开,也没有伤口疼痛,次日即可出院。该手术疗效与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相近,主要缺点为部分患者短期内会有轻度到中度半侧颜面麻木感和咀嚼力减弱,但一段时间后都能改善。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主要适应对象为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尤其是高龄、全身状况不允许或不愿意接受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或MRI检查排除三叉神经REZ区有血管压迫的患者,包括接受其他手术后无效或症状复发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由此可见,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为三叉神经痛病人提供了一条解除病痛的新途径。

专家介绍:仲 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三叉神经痛,压迫术,球囊,患者,经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