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病人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各方专家论道过度医疗

2019-05-28   长三角健康

“有质量,有节制,有节奏,有节操,有温度”,是每一个从事胎儿医学的从医者的责任。

文 | 朱丽娜

随着技术的日渐发展,原本有限的医疗资源更为多样,针对病人的治疗手段也更为繁多,然而在技术不断进展时,一个问题呼之欲出——“病人需要什么样的医疗?”

5月24日,第九届中国胎儿医学大会召开,大会围绕“过度医疗”的主题,展开了多角度多层面的讨论与剖析。上海市第一妇婴医院段涛教授坚持,“有质量,有节制,有节奏,有节操,有温度”,是每一个从事胎儿医学的从医者的责任。

图:主办方提供

什么是度医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主任朱军带来了“从出生缺陷监测看过度诊断”的主题演讲,她提出,过度诊断是没有症状的个体被诊断为某种疾病,其危害是过度诊断总是带来过度治疗和处理,因为涉及胎儿的处理,过度诊断在产前诊断领域危害更大。

图:主办方提供

来自出生缺陷监测网的发现显示,一些超声的软性指标常常作为疾病的最终诊断,进行后续的处理,然而根据医学规范,这几个软指标并不等于疾病最终的诊断。这一现象往往出现在几个重灾区,如NT增厚,肾盂扩张,单脐动脉,肾积水,心室假腱索。冠状动脉瘘等。

朱军指出,伴随着超声技术的升级及卫生系统激励更多的检测和治疗等一系列原因,更加细微的异常的检出率增高,与此同时,这些软指标,超声表型,产前的表型却成为很多机构直接诊断,导致非合理治疗的依据。

抽检案例中还发现,产前基因诊断及其咨询问题开始凸显,未来还可能会引起更多问题。

朱教授呼吁行业需要不断发展技术规范,规范化培训,专业人员需要按照循证证据和技术规范进行临床决策,产前咨询必须与产前技术的发展同步提高,产科医生与产前超声医生、与遗传学医师之间对话的必要性,以及推动基于基层的出生缺陷咨询更是重中之重。

病人需要什么样的医

刘女士以病人的身份,分享了一个双胞胎母亲从保胎到分娩的曲折妊娠历程。在近10年的艰辛的求医中,刘女士求访了全国将近40所医院,从基础疾病到试管婴儿、保胎、产前诊断,花费了将近160余万元的代价,最终在在不同医生的诊断及专家医生的帮助下,最终产下了一对可爱健康的双胞胎。

图:主办方提供

刘女士认为,自己是过度医疗的典型代表。当她反思自己的就诊经历时,发觉其成因在于过度用药、检查、因医致病,以及多院别重复就诊。她呼吁为病人提供更加有效便捷的转诊方案,在医院之间建立更多的联合会诊、宣教及前期分诊体系的建立,保证不同层级医院的信息对称。

段涛强调,病人就医时,最基本的需求是在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治愈方案,也就是如何规范地为病人提供真正有价值有节制的治疗方案,让病人得到有质量,有节制,有节奏,有节操,有温度的照顾,是每个医生的责任与使命。

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负责人王小钦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分享其如何解决过度医疗问题。她提出,循证医学在临床决策应用中的原则是——用绝对获益评估治疗效果,考虑患者预期寿命,对于特定的患者,个体化地权衡获益及危害,同时坚持以患者与医师共同决策,并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选择。通过循证医学临床的实践运用,发挥其指导和避免过度医疗的积极作用。

图:主办方提供

香港中文大学的董咚教授则认为,医患共享决策是一种三方对话模式,其核心在于如何在中国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实践医患共享决策,经历共同面临、选择及共同决定的过程。她认为解除过度医疗的医患决策是通过技术手段的合理恰当运用,适当应用,不是做一个科学的决策,对自我和大家都有利的安抚的手段。

图:主办方提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过度医疗,论道,专家,主办方,医学,诊断,病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