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见效太慢 一感冒发热就输液?
春夏交替季节,气候变化无常,咳嗽、发热的病人也开始增加了。很多病人一到诊室就急呼呼地说:“医生,给我输液吧,我吃了几天药还不见好。”或者说“我过几天要出差,想早点好。”
近日,有相关报道称,西安一男子在小诊所输液时突感不适,拔针30秒后不幸身亡。
不少人出现感冒、发烧、咳嗽、拉肚子等症状时,为了见效快,会提出让医生安排输液的要求,但也有声音表示,打针输液伤身体伤免疫力,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交大一附院急诊科苗常青副主任,为我们谈谈关于输液的注意事项。
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输液
一般来说,一般感冒初期,使用抗生素,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需不需要用抗生素的问题;二是如果需要用抗生素,抗生素给的途径。
“在感冒初期,大部分属于病毒性感染,是自限性疾病,病情多数一周可自行恢复”,苗常青说。
“能口服就不注射(打肌肉针),能注射就不输液。”一般来说,普通人在感冒前三天,多休息多饮水多观察,会有好转;如果病情加重,需尽早就医,由医生判断后若引发细菌感染,年轻人建议口服药物,有基础疾病或年龄偏大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输液。
因此,感冒初期随意使用抗生素和病情很重却不愿使用抗生素的2个观点都比较极端,建议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
静脉注射见效快但也有弊端
“静脉注射确实比口服药见效快。”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都在不断加快,所以对病情的恢复预期要求比较强烈,往往今天得了感冒,明天就想好,遇到小病情也经常会要求医生采取静脉注射方式治疗。
输液固然有其好处。比如同样是0.5g的药物,口服后经过肝脏代谢,存在“首过消除效应”(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经门静脉进入肝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摄入达不到0.5g,而静脉注射摄入为100%。
建议病患在正规医院就医治疗
关于输液中的注意事项,苗常青提到,医院在病人第一次输液都会密切观察其过敏反应,在正规医院按医生指导遵循正规流程输液,一般不会存在问题。
也有不少人反应,在小诊所治疗,不管大病小病医生总是建议你输液。“先输两天液,防止转化成慢性病……3天后,再继续输3天,巩固巩固。”
对此,苗常青解释道,这可能是因为小诊所、小医院医生观念太陈旧,需要加大宣传培训,也可能存在部分诊所以利益驱动为主。
专家总结:
感冒发热不能随便输液,也不应该死扛。初期注意休息,适当多饮水,可以对症治疗,一般会好转,一周左右自行恢复。期间如加重,应尽早就医,考虑应用抗生素,避免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心内膜炎、肾小球肾炎等少见后果。对于有基础心肺疾病等,可以考虑输液治疗,尽早控制病情,避免慢病加重急发。
小贴士
静脉输液有哪些不良反应?
1、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所致。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发热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有差异。
2、过敏反应:是因为对药物过敏所致,可出现发热、皮疹,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
3、心力衰竭、肺水肿:是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4、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
5、空气栓塞: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等,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
专家提醒,建议病患去正规医院就诊,千万不要去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合规资质的黑诊所,同时也建议有关部门在官方网站显眼位置上公布合规的医院诊所,便于市民查询就医。
咨询:急诊科 苗常青
编辑:张潇丹
责任编辑:庞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