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UN 审核:李云
相信很多人都被今天微博上的热搜 #防晒霜或含有害成分# 刷屏了,小编也着实震惊了一把。
图源:微博截图
事情是这样的:5月6日,FDA在《美国医学期刊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测试人体对防晒霜成分的吸收,瞬间引发网友热议。
图源:JAMA官网截图
防晒霜对人体有害?
研究显示:在最大使用条件下涂抹防晒霜,经过一天的时间,研究测试中,四种防晒霜有效成分(阿伏苯宗、氧苯酮、奥克立林、依莰舒)均会被皮肤吸收,且含量高于FDA设定的阈值(0.5 ng/mL)。
图源:JAMA
平时一直在给大家科普防晒的重要性,不少朋友也慢慢养成了每天做好防晒的习惯,突然看到这个研究结果,可能会疑惑:
这是不是就表明防晒霜有害,不能继续涂抹了呢?
当然不是。
图源:JAMA
研究结果指出:虽然在初步研究标明,在最大使用条件下,应用4种市售防晒剂导致血浆浓度超过FDA限定的安全阈值,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其临床意义,并且研究人员不建议为此而放弃使用防晒产品。
为什么不建议放弃使用防晒霜?
图源:JAMA
首先,防晒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因为长时间的紫外线暴露可导致皮肤肿瘤的风险明显增加,此前,有研究表明规律使用防晒霜可降低高危人群的黑素瘤、皮肤鳞癌和日光性角化的发病率。
其次,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在最大使用条件下,防晒剂被涂抹在志愿者75%的体表上,每天四次,持续四天,是实际用量几倍。
实际上我们日常的防晒是远达不到这个水平的。
最后,关于FDA设定的阈值:0.5 ng/mL。为什么不是0.8或者是其他数值呢?
图源:JAMA
其实文章里面也提到了,这种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概念首先被FDA用于监管可以迁移到食品中的食品包装物质时采用的,这种阈值设定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结论
研究证明防晒霜中的有效成分,是会被人体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但是目前并不能得出有害的结论。就像染发剂中有“对苯二胺”(一种致癌剂),只要在规定的剂量内,并没有增加肿瘤的风险。
紫外线辐射是导致皮肤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不能因此而放弃防晒。
孕妇和婴儿最好首选物理防晒霜,而且最好避免使用含有二苯甲酮-3和甲氧基肉桂酸辛酯这两种成分的护肤品。
参考文献:
[1]Murali K. Matta,Robbert Zusterzeel,Nageswara R. Pilli. Effect of Sunscreen Application Under Maximal Use Conditions on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Sunscreen Active Ingredient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