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空间要发展!县医院乔迁背后 是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记者:万笑笑
通讯员:潘作成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铁力市是黑龙江省伊春市下辖的县级市,呼兰河是她的文学形象,桃源湖是她的自然恩赐,“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她的节奏和色彩。铁力市人民医院作为当地唯一一家二级甲等医院,肩负着全市约40万人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代表着铁力的温度。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始建于1945年的铁力市人民医院,在建院74年的时间节点上,迎来了乔迁新址的重要日子。
该院院长史家明告诉健康县域传媒,新院自2016年开工易址重建,至2018年秋季竣工,经过几个月的内部装修及入住前准备,已于2019年4月23日正式迁入新址,4月26日搬迁结束。
健康县域传媒了解到,此次医院易址重建,铁力市委、市政府投入资金总共达1.66亿元。如此大手笔投入的背后,是当地市委市政府对百姓健康这一重要民生问题的重视。
“过去,我们医院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也满足了老百姓的医疗需求,大家对医院的评价也很好。但是从总体上,尤其是从基础设施方面看,随着近年来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这所医院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老百姓对医疗卫生保障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铁力市委、市政府广泛听取全市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在市人大讨论通过的基础上,做出了建设新医院的战略性决策。”史家明说。
在史家明看来,搬迁后,将给医院发展带来三方面变化:比如,新址建筑面积加大,解决了近年来逐渐加剧的科室病床紧张问题,提高了医院对患者的容纳能力。原址建筑面积为21842平方米,由于房屋面积有限,一些主要科室病房紧张,只能在走廊里加床。新址建筑面积达到43288.69平方米,超过原来的一倍以上。医院开设床位将在原来300张的基础上,增加到500张,缓解了病床紧张的局面。
在科室设置上,解决了一直困扰医务人员也影响患者就医的个别科室设置不合理问题。医院原址房屋是多年以来逐步建设的,没有统一的通盘考虑,致使个别科室的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而新建医院改变了这种状况。
新址院落宽敞,能够满足更多患者的诊疗需求。铁力市人民医院原址总占地面积为12000平方米,近年院内停车困难。新址占地面积增加到49295平方米,超过原址面积的4倍,使得院内院外有效使用面积增加,也从另一方面提升了人们的就医体验。
此外,新院址增添了一些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促进疾病诊断能力的提升。比如,原来每个患者的核磁检测时间为20—25分钟,新的核磁检测时间缩短到每个患者5分钟左右。再比如CT,原来使用的是16排CT,新的CT达到64排。
迁入新址后,铁力市人民医院启用医用制氧机,在医院生产氧气,无需再到外地采购瓶装氧。在降低医疗成本的同时,安全性也得到了应有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新院址建立了医院内部物流传输系统,用于医院内部各种日常医用物品的自动化快速传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控制成本、优化流程,提高医院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史家明说,医院搬迁后,原址还留了部分科室和医务人员。按照铁力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医院原址将开办医养结合的综合性医养机构,设综合内科门诊、外科门诊、妇科门诊、儿科门诊、五官科门诊及康复科、心理咨询诊室等科室,为铁力市老年人养老去处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