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一夜检查一百零四人 是什么支撑他们俩完成这次极限挑战

2019-05-02   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

这是一次极限挑战,这更是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职工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这是一次极限挑战

4月25日下午5点前,年近60岁的陈书奇和年近50岁的周双彬二人来到门诊楼负一楼放射科,像往常一样准备着夜班工作。

提起夜班,医护人员都知道那种不可名状的“痛感”和“忧伤”,但是对于已经工作将近40年的陈书奇来说,这就像日常工作一样,好像没有什么特别难熬,工作20多年的周双彬表示同意,毕竟“我们都是老手了”。

“2岁女患儿”,“47岁,男”,“8岁女患儿”,“5岁男患儿”,“49岁,男”,“55岁,男”,“10岁,男”……夜间急诊总是零零散散的,其中小孩子会相对多一些,还都是哭闹着,这就需要多花一点时间诊断。不知不觉到了凌晨,陈书奇和周双彬检查了十几个人,患者拿到检查结果后都上楼去了。此时,放射科所在的门诊负一楼出奇地安静,仿佛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急诊传来单子,80多人的检查,立即准备!”周双彬看了看检查室的表,刚过凌晨12点。26日零点三十分,检查人员陆续到达放射科,陈书奇和周双彬已经做好准备,通过医院先进的工作系统,每个人员的基本信息已经录入完毕,检查正式开始。“马某某”,“魏某某”,“李某”……周双彬熟练地操作着检查设备,要速度更要质量,只有检查清楚才能确保诊断准确。而陈书奇则在诊断室详细地看片,写诊断报告,不敢有一丝停歇。

“急诊,4岁男患儿”,“急诊,49岁,男,外伤”,“急诊,68岁,女”,“急诊,83岁,女”……在巨量检查中,还有老人、孩子和复杂外伤等急诊检查。几十年的配合协作,让二人极度默契,没有多余的话,接到指令,就是要坚决完成。但是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如此庞大的极限挑战,不只是咬牙坚持和不休息能做到的,更重要的是要技术扎实、业务熟练,还要有巨大的工作量和丰富经验的支撑。

陈书奇在诊断室写诊断报告

周双彬熟练地操作着检查设备

一直到早上七点,陈书奇和周双彬二人没有片刻休息。七点多,其他工作人员陆续来到科室。七点五十分,晨间交接班,周双彬报告夜间值班情况,“昨天夜班,检查104人,其中……”“104人?”听到这个数字,所有人都震惊了,两个人,一个夜班,检查、诊断了104人。

放射科合影

这是一次极限挑战,这更是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职工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站在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岗位上,用心、尽心、细心服务社会、服务病人就成了我们的天职,没有抱怨,没有推诿,只有担当和责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极限,挑战,检查,周双彬,放射科,陈书奇,急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