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护士选好部位 病人却不同意穿刺 怎么办?

2019-04-28   护士笔记

遇到这种情况,你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静脉穿刺是护士在临床中最常见的操作,同时也是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操作。在静脉穿刺中,很多护士都会遇到一些“异常”的状况,比如患者不同意护士选择的穿刺部位,遇到这种情况,护士如何面对呢?

情景再现

北方的天黑得特别的早,16:00天就已经擦黑。这个时候,采血室来了一个女人带来一个女孩采血。拿着化验单,看年纪是9岁,需要采集血常规。

我嘱咐女孩伸出胳膊,可是女孩扭糖一样大喊:“阿姨,我不扎胳膊,扎胳膊太疼了。”

“那就看看手吧”我安慰她,在她妈妈的帮助下她忐忑不安地露出了手。这一看不要紧,我倒抽了一口冷气。

女孩子9岁,身高和同龄的孩子比较个子挺高,可是她是相当瘦弱的一个女孩,伸出的手背只能看见非常浅的毛细血管。

“不行,还是扎胳膊吧!手背上的血管阿姨根本就看不清楚。”

“不行啊,扎胳膊疼!”她大哭了起来。

“没事,阿姨给你打点麻药。”我抓住她的胳膊,她的妈妈抱住了她。

“来阿姨再给你找一个最小的针头。”

终于他露出了胳膊,说句实在话,我有点庆幸,胳膊上的血管不明显,可是同手背上的血管进行比较之后,还是能看见有条浅静脉的。

一针见血后,我发现我后背都湿透了。

案例分析

临床中,这种现象很常见——家长陪着孩子来打针,护士选好了穿刺部位,但是被穿刺的孩子不配合……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呢?

一、取得家长配合。在很多医闹事件中,对医务人员不满的很少是患者本人,反而是患者家属比较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在给未成年人做护理操作时,一定要取得家长配合,避免产生矛盾。

二、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每位护理学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一本书,那就是《基础护理学》。在这本书中,多次强调“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所谓心理护理,即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感觉舒适,达到护理的目的。因此,小病人不愿意在胳膊上穿刺,若手背上的血管足够充盈,扎手背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当然,本案例中的患者明显不适合扎手背。

三、提高自身穿刺技术。作为护士,静脉穿刺是最基本的技能,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提高自身穿刺技术,不仅是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降低医闹概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做好沟通。沟通是理解的桥梁,所有到医院就医的患者都是人,是人就会有喜怒哀乐,更何况患病的人。病人没有资格无故责骂、殴打医护人员,医务人员也应做好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在上面的案例中,这位护士就做得很好,跟母亲及孩子都做好沟通,减少操作中的阻碍,倘若护士一上来二话不说拽过胳膊就穿刺,恐怕结果会很难看。

总结

现实中,大多数病人及家属还是很讲理的,作为临床护士,除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高情商也能让自己在工作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遇到这种情况,你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护士,部位,病人,胳膊,手背,穿刺,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