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不可忽视 规范治疗亟需推广
癌痛,让局外人不明所以,却让患者痛不欲生。癌痛为何在临床治疗中避无可避?
癌痛,即癌症疼痛,是癌症最显著的信号,也是最重度的疼痛之一。癌痛之所以如此痛苦,除了疾病本身的原因,还因为患者、家属以及基层医院对癌痛的忽略,使得中国很多中晚期癌症患者仍无时无刻不在承受这剧烈疼痛的折磨。
“忍痛”不科学
行医多年,王凯峰见过各式被癌痛折磨的病人:直冒冷汗的、躬身捂腹的、歪头佝偻的,甚至靠担架抬着“一碰就疼”的……这些癌痛病人不是单一的个体,代表着一群人。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约380万癌症患者,其中约62%伴有疼痛,在中晚期癌症患者中,该比例高达80%。这种痛其实是慢性的,随着肿瘤生长而扩散,压迫周围神经组织,病人渐有痛感。随着病情加重,癌细胞向骨骼、神经及内脏等组织扩散转移,晚期患者会成片乃至全身疼痛,无法进食、睡觉,连喘气和翻身都成了奢侈。
事实上,许多患者把癌痛忍到“忍无可忍”才来就医。于是,门诊中遇到的“难治性癌痛”患者越来越多。在抗肿瘤临床治疗中,80%-90%的癌痛症状已能够通过规范、有效的治疗得以缓解,但仍有10%-20%患者的疼痛归属于难治性癌痛,仅通过常规的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还有可能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大部分人认为,患有癌症的患者只需要进行抗癌治疗即可,癌痛只是癌症带来的一种特殊症状,并不需要特殊治疗。事实上这种认知是错误的。由于认知上的局限,导致很多癌痛患者只知道忍耐,并不主动积极寻求治疗,当疼痛十分剧烈时,治疗则非常困难。
所以,“忍痛”并不科学,往往让癌症治疗变得更加困难。疼痛的感知,是肿瘤刺激了疼痛的感受器,它可以作为病情的信号。真实的反馈,才能让医生作出正确的判断。
多学科联合“抗癌痛”
从2002年开始,一个共识逐渐在国际医疗界达成――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更是将疼痛确定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同样是痛,也千差万别。癌症等病症出现疼痛时,往往为时已晚,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已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疼痛有10个等级的划分,多数中晚期癌症患者的评级都可达到7级以上。而难治性癌痛的确诊有几个核心关键,即常规治疗下,疼痛持续7天;常规镇痛外,爆发痛仍然发生。
如何帮助更多癌症患者缓解疼痛、控制疼痛甚至消除疼痛呢?这继续要患者自我意识的加强,正视疼痛及时就诊,更需要多学科联合探索治疗方案。
王凯峰解释,肿瘤类型多样,涉及的学科知识非常复杂。这需要各科专家配合,采用多种治疗手段,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案。镇痛,也是如此。
在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推动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以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用药“三阶梯”为指导原则。“三阶梯”,即根据癌痛的轻、中、重度等级,选择相应强度和疗效的止疼药。当疼痛达到中度及以上时,就可根据病情使用阿片类药物。2011年,原卫生部也印发《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推广癌痛规范病房项目。
疼痛需要被缓解,甚至治愈,而当前,口服药物治疗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治疗癌痛的方法。
阿片类药物,是指从阿片(罂粟)中提取的生物碱及体内外的衍生物,与中枢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能缓解疼痛,产生愉悦感。它的一种重要成分是为人熟知的吗啡,另一个更广外人知的名字是鸦片。
许多患者和家属担心“用药成瘾”,不愿意配合治疗,这其实是错误的认知。王凯峰强调, 阿片类药物的确可能有头晕、恶心、便秘等副作用,但规范化应用下,医源性成瘾可能性很小。而在治疗癌痛过程中,医生在预计到阿片类药物等可能会带的毒副作用,在处方阿片类药物的时候,会给病人处方一些预防毒副作用的药物,比如说便秘就要带一点缓泄剂。
当然,除了口服药物的不断优化,镇痛汞的普及也大为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治癌和镇痛并不矛盾,甚至镇痛要排第一,营养、心理方面都要排在后面。
现在很多常见肿瘤治愈率的提高,镇痛效果的提升,和多学科诊疗(MDT)的应用是分不开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是现代国际医疗领域广为推崇的领先诊疗模式。MDT在打破学科之间壁垒的同时,可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高。MDT模式具有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误诊误治,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增加治疗方案的可选择性、制定最佳治疗手段,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同时避免了不停转诊、重复检查给患者家庭带来的负担,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难治性癌痛规范示范基地任重而道远
作为市级首家获得“难治性癌痛规范示范基地”的医院,杭州市肿瘤医院可谓任重而道远。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也是最恐惧的症状之一,随着全国范围内“难治性癌痛规范示范基地”各项工作的逐渐普及,癌痛的规范化治疗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在癌痛治疗过程中,由于对难治性癌痛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教育培训,导致癌痛的防治与研究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难以应对日趋严峻的发病形势,整体防治能力亟需加强。
提高难治性癌痛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优化医疗资源,加强各级医院癌痛治疗的交流合作,建立难治性癌痛规范化治疗学术交流平台,推广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探索难治性癌痛分级诊疗模式,使身处不同地域的癌痛患者均得到规范有效的多模式镇痛治疗,造福人民群众,还需要大家一致的努力。
医院宣传人专属的超级案例公开课火爆来袭!4月27日18:30,20个超级宣传案例将在2019健康界峰会首届「宣传我最强」专场开讲,满满干货,不容错过!免费报名咨询:18311301805(手机/微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