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星期 我又做回了妈妈

2019
04/23

+
分享
评论
中美集团郭华伟
A-
A+
女人升职为妈妈之后,996算什么呢?那些身处医疗岗位的妈妈们697也不足以计算她们的付出。

女儿要上大学了。从11岁小小的她出国留学,到现在18岁成人的她升入大学,7年的时光快速地在脑海中穿梭,多少次陪伴的缺失和成长的缺席,多少次匆匆的相聚和离别,多少次远隔重洋的期盼和挂念,如今,女儿长大了,一切都化成回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只是这次,在她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抉择点,我作为妈妈不能再缺席了。所以,最近一个星期,我抛下一切,抛开总裁的角色,做回了女儿的妈妈。

什么都不做,只做一个实际的妈妈

这次看望孩子,我什么都没做,只是陪在孩子的身边,做一个实际的妈妈。切切实实地陪在女儿身边,像一个妈妈本就应该的样子,一起陪着孩子走访、择校。不过,一切选择都由女儿自己做主,我并不干涉。这一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恶补了一下这几年对于女儿学业上的认知亏欠,更是对美国的大学有了深入地认识。

比如对美国的文理学院的认识。“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又称博雅学院,是美国高校的重要种类之一。文理学院一般指奉行博雅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规模小而精的大学。文理学院注重全面综合教育,强调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人发展,其课程设置以基础学科为主,涵盖艺术、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门类,以此来区别于以职业培训或科学研究为导向的综合性大学及各种专业学校、技术高校。”这就是我恶补的功课成果。在陪同女儿访校的过程中,无论看到黑皮肤还是白皮肤的学生,都洋溢着无限的自信和阳光,教授带几个学生在校园各个角落席地辅导思辩的场景随处可见。我把这种场景里加入了女儿的镜头,感觉很是美妙。

我还了解到,文理学院是美国教育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全美只有大约3%的大学生毕业于文理学院,却培养了19%的美国总统;培养了众多普利策奖获得者;美国9%的富布莱特法案基金奖获得者来自文理学院;梅隆奖获得者占24%的;《福布斯》杂志全美最富有CEO排行榜中有8%的CEO毕业于文理学院。可以说文理学院是美国教育最引以为豪的精髓。没有文理学院的教育,就没有美国今天的成就。

根据美国新闻周刊的统计,美国的著名文理学院,例如Williams College(著名歌星王力宏毕业于该学院) Wellesley College(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毕业于此)、Colby College(美国开国元帅本杰明·富兰克林·巴特勒毕业于此)的毕业生就读研究生的比例在美国甚至高于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了解到这些,忧虑于女儿该如何选择,也对女儿择校之后的未来充满了期待。终于感受到,父母对于孩子,最好的姿势就是在孩子幼时平视陪伴,长大之后仰望、欣赏。

我用7年的留守学会,对于孩子精神思想上的陪伴,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情是让孩子独立和面对困难考验时最大的助力和自我挖掘能量的源泉!也用7年的牵挂深切理解到,新时代孩子的需要,不是衣食住行这些最基础、浅层次的保障(甚至他们认为这些都不重要),而是懂他们之所喜所爱,是不强加给他们所谓父母的愿望和别人的期望,在坚持道德、法律底线和正确三观原则下,做自己,做对未来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互相不能替代,唯有尊重和支持!

什么都想做,却只能做目送的妈妈

最近网络上盛传的996话题,让我也颇有感触。女人升职为妈妈之后,996又算得了什么呢?而那些身处医疗岗位的妈妈们697也不足以计算她们的付出。更令人心疼的,是她们背后的孩子就在对她们的期盼中慢慢地独自长大,而她们的付出还要承载着孩子成长缺失的各种遗憾和愧疚。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句话的意义真的只有做了妈妈才能体会。对于身在职场的妈妈,尤其是在医疗领域工作的妈妈,这句话更加刻骨铭心。我自己也刚了近二十年,陪伴孩子这几天也换位思考体悟到:父母能给你的,不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但一定是他们自己的全部。在家时,他们不管你多大了,总是把你当作小孩子,什么都不让你做,在你耳边唠叨。等你要走了,去外面更大的世界,他们又总是给你准备好满满的行李箱,在家里默默守候。塞得满满当当的行李箱里,都是父母沉甸甸的爱和牵挂。

有人说成长是一种背叛,我们带走了父母提供的一切,却最终与他们渐行渐远。贾平凹的《写给母亲》有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所以,作为孩子,不要埋怨父母的无能,不要嫌弃父母的啰嗦,不要牢骚父母的抱怨,不要怨言父母的迟缓,不要怀恨父母的生病,不要等到一切都来不及了的那天,再去后悔。

但是作为父母,我还要说,即便是渐行渐远,孩子们始终留下了这一生最美好的一线牵挂,哪怕是背影。正如龙应台在《目送》里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陪着女儿访校这一行,我看到了很多次女儿的背影,无论在平日的工作里我是如何冲在人前,现在我只能做一个在背后目送孩子的妈妈。这一行,我更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女儿的长大。女儿不仅在这一行中收集到了抉择的利弊因素,还细致地做了进一步工作分享给了更多面临着择校的留学生们。每行一步都有着妥帖和详实的规划和目标,我深感欣慰的同时,又觉得有些遗憾和愧疚,这些都是因为父母没有常在身边,自己独立出来的能力,有些心疼,但只能欣赏。而又有多少职场中打拼尤其是从事医疗工作的妈妈们有着与我一样的心情呢?

时间有情又无情,有父母健在,有子女牵挂,有来路,有延续,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且有且爱且珍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妈妈,文理学院,父母,美国,女儿,孩子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