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比肾虚更可怕!身体虚不虚?自测一下就知道
脾主运化,主要把人体摄入的水液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起到温养滋润身体的作用。如果运化功能失常,不能及时的传输,导致水液停滞,泛于肌肤,就会导致水肿,不利身体健康。那么,哪些症状提示你需要补脾了呢?
自测是否脾虚
1.摸鼻尖
先摸额头,感觉身体的正常温度,再摸鼻尖,如果觉得鼻尖凉,可能是脾虚。
2.看嘴唇颜色
嘴唇颜色淡白,属于血虚,脾阳虚。尤其以女性更为多见。
3.口水多
感觉不口渴,不想喝水,舌体颜色淡,有白腻苔,舌体两侧有齿痕,属于脾虚有湿、湿浊上泛。
除了以上这些小特征,祈福医院专家也指出了在临床上脾虚的一系列典型症状:
1.从消化道上来讲,脾虚导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脾虚一般会大便溏稀,不过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因为脾虚会导致肠胃缺少动力。
2.脾虚者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而肥胖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难以运化,淤积在体内。脾湿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3.脾虚的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另外会感到头蒙,睡眠质量差。很多人睡觉会流口水,这和脾虚也有关系。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脾虚如何调理?
专家建议,可吃山药薏米粥来调理,具体方法是:山药薏米等量打粉熬粥吃,一天一小碗。
脾胃不好饮食上要注意以下11条原则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4.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5.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
6.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7.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8.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9.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10.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