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来重大利好

2019
04/06

+
分享
评论
秦永方
A-
A+
加强服务能力提升成为重点,预示着强基层时代真的到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来大发展。

文 | 秦永方

2019-04-03国卫办基层函〔2019〕287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版)的通知》(以下简称《评价指南》)发布,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加强服务能力提升成为重点,预示着强基层时代真的要到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来大发展。

1.强基层医改重强音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国发〔2016〕7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重点,强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开展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初筛、儿科、精神疾病、老年病、中医、康复等医疗服务能力。强调,完善基层管理和运行机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人主体地位,落实人事、经营、分配等方面自主权。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收支结余部分可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巩固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加强绩效考核,既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又防止出现新的逐利行为。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负责人绩效评价机制,对机构负责人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对其他人员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

国卫基层函〔2018〕195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通知》提出,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通过活动开展,使广大群众能够就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和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活动,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点的服务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18年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18年版)》(以下简称《服务能力标准》)。

国卫办基层函〔2019〕210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

2.《评价指南》六大亮点?

《评价指南》的发布,是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的细化和说明,为各级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供了更加细致具体和可操作的参考,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评及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提供了工具书。

(1)亮点一:明确功能定位及主要任务

《服务能力标准》提出了功能任务的能力标准及评价等级《评价指南》细化和明确了,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公益性、综合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等功能任务,是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 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常见病、多发 病及危急和疑难重症病人,并受区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委托,承担 辖区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所)的业务、综合管理及技术指导等工作。

(2)亮点二:科室设置重视医疗服务能力

《评价指南》重视和强调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明确指出,临床科室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业务和医疗服务提供主体,它直接担 负着对病人的接收、诊断、治疗等任务,其科学合理设置,能够使辖 区居民就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科或预防保健科及计划生育是比设科室。这对于纠正“重公卫轻医疗”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亮点三:床位设置松动有利于等级上升

《服务能力标准》评价要点床位设置,实际开放床位100张及以上作为【A】,突破了一级医疗机构100床限制。《评价指南》放宽了设备配置标准,有利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上等,升级为二级医院,国卫办基层函〔2019〕210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达标上,更加有利于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4)亮点四: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标准明确

《服务能力标准》明确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包括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水平、检验检查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服务效果等。《评价指南》细化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详细的评价内容,有利于正确处理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关系。

(5)亮点五:有利于业务管理更加规范

《服务能力标准》从执业与诊疗规范管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患者安全管理、护理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废物管理、放射防护管理、药事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能力建设和评价要点。《评价指南》更加详实的明确了评价标准,推动业务管理更加规范,更加有利于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6)亮点六:有利于综合管理水平提升

《服务能力标准》从综合管理包括党建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信息管理、行风建设管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分工协作管理等,明确提出了能力建设和评价要点。《评价指南》结合医改新政要求,细化了评价方式和方法,有利于推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3.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来大发展

3月8日,2019年全国两会第三场“部长通道”,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是说,“分级诊疗制度是新医改以来推行的一项重大制度。某种意义上说,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之日,乃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之时”。提出,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做到“县要强、乡要活、村要稳、上下联、信息通”。“乡要活”,就是要调整和完善乡镇卫生院的运行结构、运行机制,使乡镇卫生院打破大锅饭的分配机制,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结余归己,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他们的薪酬待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发力,一系列医改新政必然围绕“强基层”重强音,“强基层”的关键是基层医疗机构要“接得住”,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和《评价指南》的发布,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将会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可以相信,随着医改的继续深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的管控会放松,仅仅围绕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健康管理有黄金,凭借自身的优势,通过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重拾人民群众的信赖,是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存之本,没有良好的医疗服务能力,很难做好公共卫生服务,更难当好人民群众健康的“看门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重磅,利好,医疗卫生,评价指南,基层,管理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