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孩子聪明真的是遗传父母吗?每个称职的父母都该明白的道理

2019-04-05   水母基因

我们在教肓上的每一点拼搏和付出,都可能对孩子造成深远的影响。

今天的每个人都是“高天赋人材”,据统计,从1909年到2013年,人类的平均智力提高了29个点,也就是说和1909年的人对比,你简直就算神童啦!

科学家认为,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人类基因库不可能产生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奇特的智力增长几乎能够完全归功于更好的教育或营养等外界环境因素。

对人类来说,智力有两个构成:一是大脑的硬件水准,如神经记忆力;二是在生命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经历,类似于安装在我们身上的软件。

软件是可以安装的,装得越多功能越多。全都没装的话,再多的系统配置也百搭。

人的大脑与电脑一样,智力活动需要的软件——思维和解决困难的基本素质,来自于后天环境。

许多人会说,向记忆能力这种先天性的硬件会不会限定一个人的机灵程度呢?

很高兴,智力发育的研究阐明这不太可能。

说出来令人费解:随之孩子的发育和变得越来越机灵,小朋友的大脑潜质其实是在持续降低的。

婴儿刚出生时大脑内置大量过盛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以每秒700个的速度迅速联接,以便他们能够变通地对环境作出反应。

当孩子融入各自的环境后,过剩的神经元又会慢慢减少。

也就是说,在智力发展的早期,每个宝宝都有一个相对过剩的大脑潜质,难怪有人说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神童”,进而也可以看出早教对孩子的必要性。

相信我们都听过那个著名的实验:

“心理学家以做智商测试为名,随机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了两组,并指出一组是高智商,另一组是低智商。

数月之后,那组被认为智商高的学生智商果然提升了不少,而另一组的学生智商却果然下降了。”

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经过多年追踪调查,发现当年处于高智商组、但现实智商测试分数并不高的某些学生,在其后来的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远高于那些在智商测试中取得高分、但被分配到低智商组的同班同学。

在这里我很想可怜一下那些被随机分配到低智商组的学生,虽然只是一个实验,但被人鉴定为“低智商”的心理暗示真的可能导致一辈子就这么毁了...

相比于基因遗传,外部(主要是家长与老师)对孩子的期待和与之伴随的自我暗示对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智商加强影响更大。

望子成龙并非什么错事。家长与老师对小朋友有高期许,对孩子是有正面积极意义的。只是要考虑撑握度和有效鼓励就好。

这样看来的话,无论爸爸妈妈的智力高低,孩子的功底好還是差,我们都没了偷懒的托词。

要坚信,我们在教肓上的每一点拼搏和付出,都可能对孩子造成深远的影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父母,道理,遗传,神经元,智力,大脑,孩子,环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