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清明节前一天 我和十余位医者聊了聊生死

2019-04-04   医观者

普通人,在想像着死亡的恐怖,讳谈生死。而医者,却在不停地与死亡作斗争,为生争取可能。

作者|医观者 辛木 婷子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医观者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心底那首杜甫的《清明》呼之欲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人总是开心的迎来生,悲切地面对死。

死亡,这个听似遥远的词语,却是在我们出生后就明确了的结果,在我们出生后,便开始了死亡倒计时。

无论你选择逃避、躲藏、纠结、惧怕,它都会不期而至,不请自来。

普通人,在想像着死亡的恐怖,讳谈生死。

而医者,却在不停地与死亡作斗争,为生争取可能。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前,医观者与十余位医者聊了聊生死,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理解生与死的!

备注:排名不分先后

陕西省卫健委科教宣传处处长 薛寒

所有人的归宿都是火葬场,全都在路上排队,医生能起的作用只是防止有人插队。人类长生不老目前还只能是梦想,医学和医生的作用十分有限,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也不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了才好。降低对医疗的期望和依赖,在点点滴滴中注意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有质量、有价值地度过短暂的人生旅程, 才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幸福。

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袁建林

人在活着的时候一定要有质量、有尊严的活动,远离疾病的困扰。随着医学的发展,技术、备、理念的进步,人的寿命在不断提升,而在提高寿命的同时,更应提高生活质量,让人有尊严的存活。作为医生,客观讲,人都会死,而我们要做的是,要尽最大的努力让人活着,活的时间长,活的有质量。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普外科副主任  杜锡林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医院里面的生死司空见惯,我们可以让危重病人获得了重生,对于死亡,我们可能比谁都更能体验的真切。作为个人,我们自己对于生死,往往无法决定,也不可回避;只有生时,我们要全力活出自己的精彩,当面对死亡时,我们就能坦然面对!愿大家健康快乐每天!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外科主任医师 夏鹏

生和死都是一种状态。但对于我们活着的人来说,对逝去的人的怀念和思念远比不上生前对于身边的人多一些关怀,多一些爱,多一些陪伴。在临床工作中,见到过太多人面对死亡时的状态,有时候是因为医学本身的局限性让生命逝去,也有些时候是因为家属的主动放弃。无论哪种情况,对于医生来讲都是一种无奈。作为医生,就是想通过多方的努力去挽救生命,让生命有更多的奇迹,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好的活着。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最基本要求。

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病院常务副院长 张淑群

离去,是一种解脱。在医院里会有两条路,一是病痛去除,健康归来;一是虽经努力,却未等到康复。亲人或难以割舍,或难以面对。而此时的医生,看到了患者的解脱,为TA默哀;看到了亲人的悲伤,请TA节哀;请生者不再悲哀,因为,逝者已解脱!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 侯铁舟

作为口腔医院的医生,临床上几乎不会遇到死亡,但作为医者,我认为生死无常,医者更应珍惜有限的生命,更好的学习,钻研,更健康的为更多的患者服务,让患者更舒适的接受口腔治疗,远离口腔疾病的困扰。只有更好的活着,才能更好的面对死亡。

陕西省肿瘤医院院长 乳腺病院院长 宋张骏

作为一名肿瘤外科医生,几十年里我遇见了太多被迫面对衰退和死亡现实的病人,尽管有很多理由不放弃任何一条生命,但在无法延长肉体生命的时候,通过关怀和抚慰的方式尽量减少临终患者的苦痛、损伤或者代价是我和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责任,但在这条道路上,我们都还是新手。要在人的必死性方面谋求共识,并以生命尊严和保持有意义的生活作为生存追求,这是医患双方都面临着的学习任务。

陕西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 韩宇枫

一个人生命无论长短,对于整个一世界来说都是异常渺小的,我们无论身体陷何种境地,或承受多少折磨,只要能够心怀希望和勇气,坦然迎接厄运的挑战,为自己心中的梦想而奋斗,就会给生命留下一抹绚丽的色彩!

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 李亚明 

当患者最终心跳停止的时候,我几乎不敢多看一眼。你会觉得一切都变得那么安静,患者纹丝不动,心电监护成一条直线,生命就此终结。死亡是大多数医务人员不愿提及的伤痛,工作时间越长就会面对更多的死亡。作为医生,没有一个人愿意看到患者在自己手中离世。但从业时间越久,越深感医学的无力。也比普通人更早、更深的懂得,无论医疗技术如何迅速发展,我们都没有办法阻止死亡,包括医生自己的生命。我想:既然生命有限,何不在活着的时候尽可能绽放自己的精彩!

西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郭华

谈到生与死,医院是起点也是终点!哈姆雷特说:生存或者死亡这是一个问题,不错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对于莎士比亚戏剧作家表达的生与死,方式更加细腻感动。而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同时也会见证生命的终结。新生命的到来我们也同家属一样欢喜雀跃,生命的逝去家属的悲伤我们也会感同身受,我们怀揣着对每个生命的敬畏,通过自身的行动让医学成为生命最有力的支撑和最温暖的慰藉。医生看待死亡或许比普通人更加理性,但我们绝不麻木。生命正是因为有终点,才让人倍加珍惜。愿逝者安息,愿生者珍惜。

西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杨琦

人之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医学打破了生死的规律。‍作为医者,我们的确在寻找消除病痛、延长生命的药法,乃为善良之举或者社会人道职责。但我们应该避免无意义的甚至是善意的扰乱。‍“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而总是慰藉。”患者更需要的是睿智医学体恤者。

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

西安市第八医院副院长 许优

我见过很多生离死别,想说没有失去就不知珍惜!因为,人生看似很长,但是无常常常来到,当死亡真正来到面前时,我们才能感受到对生的渴望,才觉得很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去做,我们要感恩我们现在还活着,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父母、爱人和孩子!

西安市红会医院护理部主任、西安市护理学会骨科主委 胡靖

我认为生命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死亡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点,重要的是过好当下每一天。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见到的生死离别现象可能较常人多一些,我们更需要具有深厚的人文医学素养,科学、理性的面对死亡,同时要有仁爱之心,而不是冷漠和麻木。“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愿我们都能乐观地面对人生,尊重每一个生命;保持死亡的尊严。

西安市胸科医院妇儿结核科主任医师 苟超伦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自然灾害、战争、意外、疾病等等都会使我我们本就仅有数十载的生命变得更加短暂。其中疾病是目前我们生命的最大敌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垃圾食品、空气及饮用水的污染等等都会导致我们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生了病一定要及时就医,早日治疗早日康复,延续生命的意义。世界那么大,不要让疾病挡住了你去看看的脚步。生命不易,且行且珍惜!

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

西安高新医院副院长、消化首席专家、消化科主任 宋瑛

作为一位医生,我亲眼见过很多疾病与死亡,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死亡方式有多种,但也只是自然中的一环,你是父母的延续,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面对生活给予的一切,做我们该做的,把每天都当做一个礼物,体会和看到我们曾经忽略的,尽量弥补我们曾经没有做到的。因为我们已经努力地活着,所以不再后悔,不再畏惧死亡。请不要对自己或亲人从这个世界消失感到遗憾,请接受生生死死这一自然规律,同时请让那些无法挽回的死亡,走的更加坦然和有尊严!

西安工会医院安宁疗护区主管护师 刘妮

尊重科学和尊重生命不总是一致的,有时候“放弃”也是医学,带着尊重让老人有尊严地离开,也是医学的关怀,医学也应该是温暖的,适时放手也是爱。接受安宁疗护,选择自然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让生命的“终点”变得温暖而从容。希望我们的坚持让每个生命的尽头不再留有遗憾,让每个生命的末期更有爱、有质量、有尊严,让每个人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长安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蒋冬梅

关于生命,我们有太多的诠释,有无数的理解,只因她绚丽多彩!生命,它在冬天孕育,春天发芽,夏天成长繁荣,秋天收获并凋落,四季轮回,自然规律。生命有来,就有去,无需为此痛苦,平静地接纳就好了。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延伸生命的宽度。愿每一个生命,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

@医观者

什么是生,什么又是死?

生的意义与死的搁浅,或许没人能够告诉我们真正的答案。

生命是脆弱的,疾病、磨难都在吞噬着生命的坚韧。

但生命依然会坚强的活着,且能够活出各种姿态。

人们之所以惧怕死亡,是因为死亡充满着未知。你不知道死亡后将面对是什么,也无法预估死亡后将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其实,这是一种神秘的惧怕,一种对未知领域不知道如何适应的忌惮。

每个人都终将逝去,但我们更应该思考是不是每个人都曾经真正活过。不是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十余位,医者,生死,生命,死亡,医生,图虫,医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