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疑中让创新落地开花——清华长庚“拆零给药”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系清华大学与北京市共建共管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于2014年11月28日正式运营。借鉴于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运营管理模式,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自开业就有一些与众不同。这其中,2015年,医院正式推行的“拆零给药”就是一个改善医疗服务的特色举措,仅以此为例做一宣传案例分享。
改善医疗服务宣传抓重点——改革性
随着医改的推进,各家公立医院都在做“改善医疗服务”的内容,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是一家新营公立医院,很多传统医院改善的举措,如“分时段预约就诊”、“多渠道预约挂号制”等等,都是清华长庚开院就已实现的基础工作,对此类的内容,宣传重点起到对外,尤其患者进行告知的作用,由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发挥好对患者的引导。
宣传的重点放在了“特色”举措上,尤其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个性化举措,即能够彰显“探路医改”的这部分内容。
改善举措扎根医改重点——“药”
“药品拆零”是指拆开药品最小包装,以片、粒、支等为最小计量单位,按患者需要或处方开具的药品实际数量调配。这项举措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于2015年3月推行并持续改进的特色改善医疗服务项目。
医院开展此项项目,首先由药剂部门进行了大背景调研。可归结为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处方管理办法》对普通处方、急诊处方、慢病处方、特殊药品处方的单张处方量有严格的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 7 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而市场流通药品包装量都大于单张处方量。为利执行《处方管理办法》, 门诊药品拆零尤其必要。
第二,减少浪费,促进合理用药。药品浪费的现象在我国较为突出。2013年3月,由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联合进行了“节药行动—呼吁药品拆零”网络微博大调查,调查显示,85%的家庭有剩余药品,46%的家庭每年浪费药品100元至300元,以全国城市家庭约有2亿个来计算,仅城市地区,我国家庭每年浪费药品价值就超过100亿元。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疾病康复之后的剩余药品,可见目前的药品使用量远远超过达到疾病治愈 效果的药品合理用量。更有甚者,一些疾病试探性用药的合理用量,远比目前药品包装量小很多。药品拆零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评估最合理的用药量,灵活性较大,可以有效减少药品浪费的现象发生,也有效避免药物囤积引发服用过期药 品的不良反应。
第三,降低药品费用,减少处方流失。医院药品开具量大,单张处方金额较高是造成处方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处 方金额难以依患者疾病实际情况调整,由药品包装含量决定。实施药品拆零,根 据疾病实际情况灵活拆零配售药品,可以有效防止处方流失,也在很大程度上降 低处方金额,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第四,利于特殊人群用药。 儿科及老年慢病的治疗中,对药品的剂型和用量都有不同。例如,在卫计委 最新公布的新版国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除抗生素、中成药及部分解热镇痛药 物有儿童剂型外,其他种类药物剂型均与成人一样。对于缺乏儿童药品制剂,通 常用量在成人的 1/2 甚至 1/4。实施药品拆零,可以避免不适当的药品滥用,同 时药品拆零也为医生提供了更灵活的配药方案。
第五,减少投机,利于药品市场管理。 目前医院、药品投机者、零售市场一条龙的药品投机现象常见,尤其是医保 用药。药品倒卖情形不仅损害国家利益,更对用药安全带来很大隐患。药品拆零 从源头上杜绝药品倒卖行为,是打击倒卖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有效手段。
宣传必须由内而外
从2014年开业运营起,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药剂科就在院领导、医政组的支持下,向昌平区医管局、药监局,报备相关医药监管部门拆零工作方案,从政策面获取支持;院内积极制定、落实方案,多次开会研讨门诊拆零给药方案,逐步完善计划,责任到人、到时间,分步骤分阶段按节点完成门诊药房拆零给药作业计划。计划按法规制度、拆零目录、物资准备、流程设定、电脑程式等方面开展, 具体落实为:先行背景调研、明确拆零药品清单、制定拆零作业执行制度、相关资材请购、系统调整修改、全院通告执行、不定期检讨完善。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药剂科根据多原则进行药品目录筛理,确定首批次拆零药品目录。拆零原则很明确,既不能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又要满足治疗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减少浪费的前提,是确保用药安全。正是基于这个原则,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疾病的常用药目前暂未列入拆零小包装药品名单。在药学部充分调研分析后,结合药品包装条件、保存条件、适应症用法用量方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确定:对麻醉精神类、激素类、抗生素、止痛、止泻、抗焦虑等共计81项品规铝箔包装药品进行拆零调剂作业。由信息管理处完成全院HIS系统的技术支持,并反复进行流程测试。
2015年3月16日,医院正式实施了部分药品拆零给药的举措。药剂科对内通过科主任会、全院干部会、院内网公告等多渠道进行了对内的培训和宣导。
2015年4月1日,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在董家鸿执行院长提出的“三精医疗”理念中,以“拆零给药”作为“精益医疗”的代表性举措进行了重点介绍,得到了北京日报、人民网、健康界、健康报、北京电视台、医师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
接受质疑不断改进
举措实施后,医院一阶段宣传重点放在了对政策的解读和宣导上。
由门诊开药的医师和门诊跟诊护士,为患者进行药品用量,以及拆零给药的意义宣导;由发药技师进行二次宣导。医院门诊药房同步做患者调查问卷,征集患者意见。此外业内对此做法存在一些质疑,医院迎接质疑落实改善:
1.拆零后没有药品说明,也未标明药品名称、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和有效期问题。对此,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药剂科针对每一种药均配有药袋,药袋上有明确的药品介绍。此药袋不是针对拆零给药实施的特有政策,而是自开院就已上线的措施,为了给患者以更加精准的用药指导。
2.拆零药失去了包装,药品的真伪难以识别。对此,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系公立医院,所有药品采购受国家管控。
宣传看患者满意度,拿数据说话
该举措实施半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总结, 77.92%的患者表示支持并接受门诊药房拆零,门诊药房拆零给药服务态度方面患者满意度高达93.78%;门诊药房执行拆零给药半年期间,涉及拆零处方占比12.30%,平均每张拆零处方为患者节省费用15.70元。用数据说话,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由此正式推出第一轮对外重点宣传。
2015年12月17日,医院时任总执行长郭明和参加国家卫计委绿色卫生研讨会,对“拆零给药”举行进行了专题报告《医院药品与效能管理》,获得了主管机构、医疗同侪的认可。
抓住时机进行二次宣传
2017年3月,由药剂科王兰共同撰写的学术论文《我院门诊药房药品拆零服务模式探索》,在《中国药业》杂志上刊发。
2017年4月8日,北京市正式推出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抓住“药品阳光采购”这一有利时机,再次对“拆零给药”进行了新闻宣传,主题定位为——不仅医药分开,还拆零给药,进行了一轮广泛的宣传推广。在《健康报》管理版发表专版文章:
同时,得到了央视网健康的首页大图报道,中国中医药报,搜狐、网易、健康界等的重点报道。作为一个特色改善医疗服务举措,在北京市发改委官方微信《发展北京》上进行了推送《按粒儿给药,这家医院每年给患者省70万》,获得了首都之窗等媒体的转发。
2017年12月6日,北京人民广播电视台同步通过电台、今日头条、网易、新浪一直播,对我院改善医疗服务举措进行现场直播,执行院长董家鸿现场重点介绍了“拆零给药”的意义和成效。
医院所有的改善医疗服务的重点、特色举措,汇集成了“改善服务”专栏,供院内院外进行随时了解和查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