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吴施楠 编 / 袁月
焦雅辉说,5G技术具备了高通量、大带宽、低时延的特点,这对于医疗的发展,尤其是远程医疗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助力的作用,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布局不平衡的矛盾。
但是从目前来看,它毕竟还是一个新的事物,现在全国的主干网还不是很成熟,包括跨区域之间的传输还是有一些不稳定的风险,实际的速率和预期的理论速率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今年1月,北京301医院一名外科医生利用5G技术,远程控制50公里外机器人的手术钳及电刀,对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内的一只小猪进行肝小叶切除手术。
上述全球首例远程外科手术的成功,让5G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有了更多期待,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建设5G智慧医院。中日友好医院、301医院等医院已经开始尝试利用5G技术进行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的探索,也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如实时数据、图像和声音传输非常清晰,没有延迟等。
对此,焦雅辉表示,利用5G探索远程会诊没有很大风险,但是对于远程手术来讲,不管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都具备一定的风险。
“尤其在利用网络技术做远程手术时,一旦网络技术出现了故障和问题,不能说手术就中断了。”焦雅辉说,我们还是要遵循基于目前的网络技术和医学科学规律进行科学审慎的探索,当然,也非常期待5G通讯技术能够快速发展,为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供助力。
据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介绍,按照北京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天坛医院今年将进行5G应用的尝试。第一个5G技术安装的是北京世园会的远程急救、远程会诊和远程指挥系统,目前正在安装相关硬件设备,不久后5G设备也会在天坛医院试用。
但王拥军也强调,“还只是使用,系统是不是稳定要等待更多经验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