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么,打呼噜是病,得治。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为什么要治?
很多人觉得打呼噜是因为声音太响,影响了别人的睡眠。其实,打呼噜真正影响和伤害的是你自己。
打呼噜打着打着会停顿了一下,十几秒又鼾声大作。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憋气”。“憋气”其实就是“呼吸暂停”,这时人体处于“缺氧”的状态。停顿的时间过长,可能还会被憋“醒”。我们把这种打呼噜伴有憋气的现象叫做“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它是一种睡眠时候呼吸停止的睡眠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阻塞,经常以大声打鼾、身体抽动或手臂甩动结束。睡眠呼吸暂停伴有睡眠缺陷、白天打盹、疲劳,以及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和脑电图觉醒状态。
睡眠时,空气分别通过鼻腔和咽腔进入喉腔再进入气管。如果这个通道的任何一段变窄了、变成缝隙了,那么气流通过时就会发出声音来,这就是打鼾。
一、鼻腔的原因
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肥厚性鼻炎、变应性鼻炎,鼻腔的各种良性或者恶性肿瘤、鼻咽炎、腺样体肥大等。
二、咽腔的原因
扁桃体肥大,悬雍垂(小舌头)过长或者肥大,咽部良性或者恶性肿瘤等。
三、喉腔的原因
声带肿物、声带麻痹、喉部肿瘤、喉软骨软化等。
四、颈部的原因
甲状腺肿大,或者其它颈部原发性转移性肿块压迫等。
五、全身原因
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黏液性水肿,女性绝经后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等。
哪些人群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的可能性较高?
一、肥胖的人。
肥胖易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的可能原因:舌体肥厚,软腭、悬雍垂(小舌头)、咽壁过多的脂肪沉积,易导致气道阻塞。
二、小下巴,医学上称为“小下颌”。
脸长而下巴小的人咽喉深部的咽腔相对狭窄,因此气道容易堵塞。
三、中老年人
因为他们的咽喉部肌肉较松弛,睡眠时,可能发生舌根后坠的情况,阻塞气道。
如何诊断?
如果自己或者家人发现有打呼噜的情况,建议前去医院的耳鼻咽喉科就诊,医生会对你的鼻腔,咽喉腔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判断是否存在上呼吸道阻塞的情况,以及阻塞的原因。而判断是否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则需要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一般需要在医院睡上一晚。如果你在连续7小时睡眠中发生30次以上的呼吸暂停,每次气流中止10秒以上(含10秒),或平均每小时低通气次数(呼吸紊乱指数)超过5次,可以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了。
如何治疗?
治疗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降低呼噜声”,而是消除“呼吸暂停”。
一、症状较轻者(PSG检查显示轻度):
鼓励减肥,多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避免长时间仰卧,建议侧卧,可减少舌根后坠的发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饮食宜清淡为主,戒除烟酒、咖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二、症状较重者(PSG检查结果显示中、重度的)则需要医生介入治疗了。 要告诉大家,目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没有药物治疗,所以,希望医生开点药回家吃吃就不打呼噜的患者,要失望了。(中枢性、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鼾症除外)
前面提到的,鼻腔、咽喉腔、颈部有明确堵塞原因的,需要积极治疗引起堵塞的疾病。由于扁桃体肥大,软腭过长引起咽腔狭窄的患者,有专门的手术,手术通过切除扁桃体,切除部分软腭,来扩大咽腔。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手术。手术的效果也是因人而异。又没有药吃,又不适合手术的患者该怎么办?
一、持续正压通气的呼吸机治疗(CPAP)。这是目前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治疗方法。用面罩将持续的正压气流送入气道。在整个呼吸周期内人为地施以一定程度的气道内正压,从而有利于防止气道萎陷,提高氧合作用。如果病人出现呼吸暂停,CPAP呼吸机可以根据预设的频率进行必要的机械通气,来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牙托治疗。在睡眠时,口腔戴上一副牙托,把气道撑开,增加了上气道的截面积,从而一定程度上消除打鼾的现象。这个办法针对一小部分无法耐受呼吸机的人。亦可作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的呼吸机(CPAP)治疗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这种方法需在牙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对老年人及牙齿有松动和口腔疾病者不宜使用。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要积极治疗中枢系统的疾病,也可采用人工机械通气行间歇或持续正压通气,吸氧。
内容来源 | 呼吸内科
内容编辑 | 宣传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